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福州拥有丰富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以“两创”方针为基本遵循,振兴传统技艺,倡导技艺新风,推动福州非遗走上了传承创新之路。
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技艺留形又留魂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福州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坚持以时代发展要求为尺度,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旨归,尊重传统技艺之“形”,守住传统技艺之“魂”,厚植传统文化之“根”。
把握时代精神,满足人民需求。存在决定意识,实践生发精神。要使文化创造充盈时代精神,就要立足时代潮头,自觉以人民为中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传统技艺传承的“选择题”和“连线题”。福州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四级非遗项目保护体系,现已有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176项,寿山石雕、软木画、聚春园佛跳墙制作等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遗正焕发生机与活力。福州还积极发挥传统技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的优势,助力精准扶贫。组织软木画、油纸伞、剪纸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赴对口扶贫的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组织非遗传承人每周定期为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福州市盲校的学员传授非遗技艺。同时持续推进“春雨工程”系列活动,组织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走进西宁、拉萨、呼和浩特等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群众带去文化春风。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应用人才。工匠精神是传统技艺得以世代传承的灵魂所在,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创造强国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福州始终重视工匠精神的价值和作用,出台《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强化代表性传承人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传统技艺传承机制,形成推崇工匠精神和传统技艺的氛围;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选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通过师徒传帮带,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技艺见物又见人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福州在推动传统技艺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性,增强传统技艺生命力和感染力。
创新传播方式手段,充分释放非遗物质载体效能。通过生产性保护,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让传统技艺走进当代,更好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福州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消费的传播新模式,举办非遗购物节,让非遗产品在与市场的互动中提质增量;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数字的传播新模式,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综合利用移动直播、视频短片、纪录片等新媒体手段,创新传播方式。通过成功举办“迎世遗·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以线上直播+线下展演相结合的形式,以中心场+县(市)区分会场+延伸活动点为模式,开展非遗民俗表演、手工技艺互动等现场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引发大众对传统技艺浓厚的兴趣。
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重塑传统技艺的主体性。传统技艺作为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其传承、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福州始终以传承人为基点,创新培养链。首先,通过完善传承人评审制度,严把传统技艺人才入口关,将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传承人纳入政府支持的保护范畴并对传承人履行传承责任进行专项补助,同时建立传承人动态退出机制。其次,建立创新传承人“走出去”机制,鼓励传承人通过非遗传习普及、传统文化社团等渠道“走出去”,唤醒青年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让传统技艺的传承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最后,在人才培育终端,建立非遗+现代教育的新模式,积极推进非遗进课堂、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科、进专业,进而进社会。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创设工艺美术研究院,创立工艺美术学科,有序推进高校非遗传播与学科建设;以“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非遗进校园”“艺术公益课堂——非遗手作课堂”“文化志愿手拉手”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拓展非遗传承人群。
推动传统技艺走向世界舞台
落实“两创”方针,就要自觉地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到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方位中思考。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今年6月在福州召开,这将是福州非遗技艺走向世界文化舞台的重要机遇。
坚定文化自信,凸显区域特色。虽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各有侧重,但是两者紧密结合、互为支撑,共同唤醒传统技艺传承和保护的历史自觉,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礼忠,秉承“石无贵贱”理念,尊重石材自然美,立足当代文化与文明,以“三峡工程”等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寿山石雕精品佳作,用饱满的创作热情为时代立传。
盘活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技艺走向世界。福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传统技艺非遗项目走出去,同时积极推动寿山石雕等传统技艺到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日本及东南亚等地举办艺术展览、传播中华文化,通过双边、多边渠道支持和组织传统工艺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和研修培训,以及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
(作者:余芝云,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