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

    江苏各地出台企业员工留苏过年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就地过年 一样温暖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5日 10版)

        1月14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召开企业专项补贴政策调研会。“政府的优惠政策出台、外来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政府疫情防控措施加严、企业积极宣传引导三者叠加,使得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比例比预估的还要高。”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胡晓谷说,通过摸底,应该有超过90%的员工会留在公司过年。

        近日,苏州市相城区上了热搜。1月11日,相城区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外地员工春节期间留相过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1月13日,该区又紧接着出台《关于鼓励建设领域外地员工春节期间留相过节的若干专项措施》(以下简称“专项措施”)。随后,常州溧阳、南通海安曲塘镇、无锡新吴区等地政府纷纷出台企业员工留苏过年相关政策,或者面向企业和广大员工发布“倡议书”。政府的各种补助政策、奖励措施叠加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外地员工留在江苏过年,确保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也确保企业生产稳定有序。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认为,政府正在从突发事件中学习,按照中央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要求,在实践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另外,鼓励外来人员留苏过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风险沟通方式,相比于一刀切的风险管制,这种方式的成本更低一些。风险沟通其实就是宣传引导,它不仅是一种观念和知识上的沟通,也可以是切实利益的补偿或激励,给留苏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适度的补贴,相信会提升风险沟通的效果,是很务实的做法。

    体现“江苏温度”,旨在暖心留人

        根据苏州市相城区出台的“若干措施”,2月11日至17日春节期间,企业安排外地员工留在相城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安排留在相城外地员工在岗工作的,按每人每天100元标准再给予企业补贴。春节期间,企业租用国有(集体)资产类集宿楼、蓝领公寓、人才公寓等用于安排外地员工住宿的,减免半月房租。

        除了补贴这条“硬杠杠”,“若干措施”还提出了“软环境”,即过年氛围的营造。相关部门将组织开展留在相城外地员工生活关爱活动,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为留在相城外地员工送温暖、献爱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在相城的外地员工节日生活。

        常州溧阳出台《市政府关于2021年春节期间减少外来员工流动的实施意见》,规定以企业作为申报主体,按外来员工留溧过节的数量,以1000元/人的标准奖励给企业。

        “春节是团聚的传统节日,对确有需要来溧团聚的低风险地区家属,我们也给予政策补助,体现溧阳‘温度’。”溧阳市发改委副主任徐杰介绍,溧阳给予企业外来员工来溧直系亲属500元交通补贴和1000元在溧住宿补贴,以及免费游览市内收费景区的优惠政策。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则向全区企业和员工发布了一封“倡议书”,倡议企业通过“留岗红包”“过年大礼包”“特殊津贴”“错峰调休”“领导带头”等积极措施留工稳岗,关怀引导外地员工尽量“就地过年”“留新吴过年”。

        江苏阳光集团办公室主任兼技术中心主任曹秀明告诉记者,这两天,阳光集团正在紧锣密鼓摸底排查员工就地过年的情况。往年有两三百人会留下来过年,今年预计会有10倍。同时,集团正在制定细则,给予就地过年的员工发放留岗补贴,力度会超过现有其他地方公布的政策。同时,根据生产订单和经营成本,适时考虑设立春节生产专线,稳定就地过年员工的情绪。

    防疫生产两不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

        “全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外地员工约8万多人,前期调研时,留在相城过节的比例大概40%。但外地员工最终留在相城过节的比例是动态的。他们一方面会考虑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返乡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另一方面会考虑企业在春节期间给予员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因素。”苏州市相城区人事局副局长朱臻毅告诉记者。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外地员工就地过年的政策意见,除了降低企业的留人成本,更重要的是以政府来牵头引领,企业员工会更信任,群体效应会更明显。”胡晓谷认为。此外,政府的这笔补贴是发放给企业的,这种灵活的发放方式,更有利于企业总体调配、统筹。“把支配权交给企业,凸显了政府的政策着眼于企业的发展。”胡晓谷说。

        在溧阳公布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了“以企业为主体申报”。江苏力乐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富禄告诉记者,公司现有员工600多人,外来员工将近400人,有了政府的政策和公司出台的各种补贴及津贴措施之后,90%以上的员工打算在溧阳过年。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政府和企业要考量的是员工的稳定性。“我们现在鼓励就地过年,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人员的流动,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损失。”南通海安市曲塘镇副镇长潘国华介绍,去年春节后,因为疫情,曲塘镇的大部分工厂都未能如期开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今年,曲塘镇将通过发放老员工“以工引工”补贴和新员工自我推荐补贴两种方式来进一步扩大招工范围。

    如何把“打工经济”转变为“扎根经济”

        苏州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建洪认为,政府和企业既要管控疫情又要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然而,常年以来,每到春节,江苏特别是苏南的用工单位都会感到无人可用。这需要政府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把“打工经济”转变为“扎根经济”,或者叫“在地经济”,外来员工不用年年像候鸟一样长途奔波。

        制造业发达的苏州地区,对企业用工需求历来十分重视。去年年初,苏州昆山、常熟等县市区通过包机、包专列、包专车等方式,第一时间接外地员工返岗复工,有力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订单逐渐增多,短期内出现了“用工难”问题,苏州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八个一”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这些有形的保障,而市场更多的是通过供需关系、价值规律、资源配置来实现平衡,如何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实现对握,让市场主导,企业作为主体,多方协同,类似春节等节假日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黄建洪说。

        小曾是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维修主管,他是从公司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人才,已经在易德龙工作了11个年头。远在湖南家里的一双儿女,听说爸爸不回去过年,并没有太多的怨言。因为小曾在去年的端午小长假和“十一”长假都回去陪伴了他们。在小曾心里,这家公司管理“人性化”,过年过节提高餐标不说,这次仅“就地过年”一项的补贴就有大几千元。小曾希望通过自己在单位的付出,为儿女换来更好的学习机会。

        黄建洪表示,目前各地出台的这些政策,意味着政府要付出财力,但长远来看,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如何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让外来务工人员从“客居江苏”变成“就在江苏”。这就要讨论城镇化或者城市化的内涵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回到人民的获得感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上来。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