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多重利好齐聚 多项政策集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3日 04版)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1年元旦三天小长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送旅客20万人次,保障航班1700余架次。2019年9月25日,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北京开启了航空“双枢纽”时代。

        作为一家企业的中层经理,吴朝阳出差成了常态。他告诉记者,从南三环草桥站搭乘大兴机场线,18分钟就到了大兴机场。眼看着机场周边的高楼拔地而起,绿色从点点滴滴到郁郁葱葱,机场从冷冷清清到熙熙攘攘。

        2020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600万人次,保障进出港航班13万余架次,进出港货物7.7万吨,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机会。

        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北京占50平方公里,河北占100平方公里。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北京发展新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2020年,围绕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政策创新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以下简称“临空区”)政策先行,改革先行,协同先行,高标准谋划发展蓝图,构建“两区、三心、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打造“1+2+2”的产业发展体系,以项目为牵引,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2020年,临空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建安投资136亿元。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但在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建设现场,工地一派繁忙景象。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综合保税区一期(北京部分)项目已基本完成卡口、围网、道路等工程建设,计划2021年6月全部完成北京市境内的建设工作。

        为了加快推进临空区高质量发展,临空区边园区建设边申报规划,边产业落地边一级开发,边组建队伍边运营管理,边建设载体边政策创新。2020年以来,临空区先后出台两批制度创新清单120条,赋予更多改革自主权,推动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第一批81条创新清单已落实48条。目前,临空区正在加紧完善“两区”建设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等,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如今,临空区成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多重利好齐聚,多项政策集成,为临空区产业发展、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0年,临空区推动国际商务综合体、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等8个重点项目中的5个项目开工。同时,与顺丰速运、华大基因、京东数科、上海医药、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等9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储备旷视科技智能物流装备等43个重点项目。初步确定华大北京国际创新中心、临空科技产业中心、国际学校等8个第二批重点落地项目,投资总额约77亿元。

        目前已建成的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是临空区首个建成的项目,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重点布局生命健康、国际金融及数字经济等产业。噪声区安置房项目、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东西延、永兴河滞洪湿地一期工程、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礼贤站项目、国际商务综合体等重大项目都在扎实推进建设中。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推进临空区开工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项目储备,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实现在建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形成动态调整、滚动更新的项目库,确保临空经济区“起好步、开好头”。截至目前,临空区新增市场主体306家,新增注册资本共计265.07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大兴片区管委会将重点推动临空区国际会展、国际消费2个综合体,物流区、综保区、国际航空社区、国际生命健康社区等4个产业区,国际航空总部园、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商务综合体、干细胞产业园、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6个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加快临空区建设,确保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罗伯明表示,2021年,临空区将围绕航空物流、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三大主导功能,打造以生命健康为引领、以枢纽高端服务和航空保障为基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临空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