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做好“五个衔接”

    作者:毛中明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02版)

        【光明论坛】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做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当前首先要搞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确保政策长远有效,当下还是要通过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做好五个方面的对接。

        做好机制衔接。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精准统计、“五级书记”抓扶贫、“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大数据监管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构建了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一系列责任链条,起到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值得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同时,要设计一些管长远的制度和办法。

        做好产业衔接。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继续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建立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应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寻优推进、错位发展,避免过度规模化和同构化,加快形成贫困地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同时,要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打造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市场力量,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做好项目衔接。农村地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实施了大批补短板项目,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要由集中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问题,转向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实现农村生态治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治理方式,全面建设贫困地区的生态宜居乡村。要稳步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让下乡创业的人才留下来、待得住。

        做好政策衔接。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除落实“一摘四不摘”的要求,还要继续坚持现行主要的减贫政策,避免因政策取消出现返贫。同时,厘清工作思路,调整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由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成常态化支持政策,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出现返贫致贫的,及时实施精准帮扶。推进脱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为少数特殊困难群众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做到不因灾因病和突发情况致贫返贫。

        做好规划衔接。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对接,在新形势下要合理统筹扶贫与发展工作。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将我国的贫困治理框架纳入乡村振兴的框架下统筹推进,可以构建更加稳定持久、以城乡融合为导向的发展机制。许多地方在设计框架时把它与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起来,综合土地资源、产业培育、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要素,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巩固脱贫成果再加力。

        (作者:毛中明,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