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为孩子讲好博物馆故事

    讲述人:西安博物院荣誉馆员张和鑫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05版)

        【奋斗足迹】

        我在西安博物院志愿者队伍里年龄不算最大的,资历却是很“老”,从2010年到现在,从事义务讲解已有10多年。2019年,我被授予“西安博物院荣誉馆员”称号。一名博物馆志愿者成了荣誉馆员,这在陕西文博领域还是新鲜事。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来西安上大学后,看到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马上报名并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志愿讲解员。为深入了解西安历史文化,让讲解更有知识含量,我走遍了西安每一处历史遗址和每一家博物馆,翻烂了5张西安地图。为补充专业知识,我经常挤公交车去“蹭课”,旁听西北大学的《考古学通论》、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大学四年最大的开支是购买各博物馆门票和历史书籍。

        不论是在西安博物院还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最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丝绸之路”。作为汉唐文化的中心地,西安有关丝路的文物是最多也是最精彩的。要想把这些文物和丝路故事讲好,光靠背稿子可不行。从事志愿讲解的第二年,我就开始重走丝路,每年都会去一些地方,探访沿途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重走丝路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把沿途所见所感讲给观众听,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把博物馆当成探索历史的课堂。传统的展陈和讲解主要面向成年人,难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从2013年起,我把“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我开办了微信公众号“蛋蛋哥哥的历史课堂”,为孩子们撰写有趣的文物知识科普短文;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丝路故事”“陕西国宝故事”等音频节目,此外,还走进校园举办公益讲座,7年来影响了近20万名中小学生。

        2020年2月,受“畅听旅行”邀请,我第一次尝试网络直播。从策划选题、制作课件再到掌握技术,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只为做好45分钟的直播。3000多人实时观看直播,视频累计观看量过万人次,这比线下讲解、办讲座的传播面要宽得多。

        这次直播让我意识到,借助直播等互联网新手段,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传播博物馆文化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今,观众走进博物馆,不再是猎奇式地参观,而是越来越注重知识的学习和互动体验,互动、交流、深度阐释成为新需求。作为博物馆故事讲述人,必须紧跟潮流,积极创新,以多样化的手段讲好文物故事,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线上传播,让博物馆里的珍宝故事走进大众生活,焕发时代光彩。

        (本报记者张哲浩、杨永林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