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美国国会大厦与“民主灯塔”的双重陷落

    作者:黄海涛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12版)

        【鸣镝】 

        在时隔两个多世纪后,美国国会大厦被再次“攻破”。有所不同的是,1814年8月24日火烧国会大厦的是效忠于英王的不列颠军队,而2021年1月6日的“入侵者”则是来自全美各地的特朗普支持者。

        历史的吊诡之处正在于此:当年被美国军民守护、象征着“合众而一”的建国理念、被称为美国人民丰碑的国会山,今天在一夜之间竟然成为一部分怒火中烧的美国人冲击和破坏的对象。尽管人们早已知悉特朗普频繁鼓动支持者阻止国会认证大选结果,尽管华盛顿市长在此前明确发出了安全警示,但当如此真实的冲突和暴力画面被传播到全世界时,相信多数人仍然会感到大吃一惊:这还是那个被视为具有高度成熟和稳定的民主制度的美国吗?显然,随着国会大厦一起“陷落”的,是美国一直以来竭力打造的所谓“民主灯塔”。

        推倒美国“民主灯塔”的首要力量,是与国会山互成犄角的白宫。自2020年11月4日总统大选投票结束后,白宫便成为席卷全美的选举争议的风暴眼。从指控投票作弊、提起法律诉讼,再到向佐治亚州州务卿电话施压改报选票数量、公开号召支持者“向华盛顿进军”,特朗普的种种表现不像一个曾经历过选举的在任总统,而更像是既有体制坚定的反对者和破坏者。正是由于这位白宫主人拒绝承认竞选失败并不厌其烦地鼓动,在部分美国人看来,选举的客观事实究竟如何已完全不再重要,他们自我认定和接受的事实才是唯一的“真相”。更令人惊诧的是,这些人竟然被特朗普口头褒奖为“爱国者”,有人还因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国会大厦清场后,共和党资深参议员罗姆尼在发言中将骚乱归咎于“一位自尊受损的自私总统和他愤怒的支持者们”。在美国最高权力交接的历史上,确实从未出现过今天这样的乱象,其间至关重要的因素与其说是美国制度设计方面的无懈可击,不如说是因为美国足够幸运,没有出现过像特朗普这样对规则和制度极度蔑视乃至敌视的权力拥有者。

        而在这位对美国制度极度蔑视的总统背后,则是美国严重的政治极化。在日益两极分化的政治环境中,美国政治制度良性运作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同社会群体达成共识的可能性遭到严重破坏。在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上,我们都可以发现势均力敌的分化阵营相互角力。宽容和多元不再被视为美德,反而被当作绥靖和投降。攻占美国国会的人究竟是破坏秩序的“暴徒”,还是捍卫宪法的“英雄”?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美国政治极化的背景下竟然成了一道选择题。在本次大选后,美国社会深层撕裂所带来的政治隐忧引起了不同分析人士的高度关注,只不过当时多数人认为政治极化还不足以在短期内酿成更为严重的公共冲突。现在,暴力攻占国会大厦直截了当地将政治隐忧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现实。正如诸多评论所言,美国的民主运作在国会骚乱中进入了“至暗时刻”。

        对即将上任的当选总统拜登而言,“国会陷落”对其未来施政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如何重构美国政治制度并重塑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将成为困扰新一届政府的重大难题。就国内政策而言,新一届美国政府重构政治制度的关键在于能否同特朗普主义彻底决裂,能否快速有效应对疫情,能否尽快恢复经济增长,能否实质性弥合社会裂痕。对拜登团队的好消息是,民主党将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两院,而共和党高层一改此前对如何处理特朗普政治遗产的犹豫不决,在国会暴力事件发生后快速与现任总统划清界限,攻占国会事件肯定也将促使部分美国民众进行更深刻的反思。然而,即使白宫易主,美国政治极化的基础并不会松动,美国的社会撕裂仍将存在,没有了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依旧会对中低收入人群和保守主义者产生极高的吸引力。这一切并不会随着政府换届随风而去。

        对于重塑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建制派政治精英们对新政府抱有极高的期待,拜登团队对此也表露出志在必得的决心。然而,重塑国际领导力的难度看来并不亚于处理美国国内问题。排除其他主客观条件不谈,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式民主对全世界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冷战后美国强劲的“软实力”经过几届政府的消耗,特别是经过特朗普四年任期的挥霍后,已所剩无几,部分西方盟国对美国是否具有承担起所谓“全球领导”的能力和意愿颇有疑虑。事实上,一国的国内状况是其对外战略的基础,基础不稳则根本无法形成长期连贯的对外政策。很明显,本次攻占国会事件进一步把“美国领导”这一霸权神话拉下了神坛——试问,一个存在诸多结构性国内问题的国家,如何能够承担起“全球领袖”的责任呢?

        攻占国会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政治人物们纷纷出面谴责暴力、号召团结,共和民主两党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难得的一致意见。然而,在当天国会继续进行的对拒绝选举人团结果动议的投票中,仍然有120位共和党议员投下了赞成票。这一结果尽管没有改变拜登当选的事实,但却充分说明引发美国乱象的根子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事实上,美国的“民主灯塔”一旦“陷落”,就绝不会像国会清场一般能够轻易地再次树立了。

        (作者:黄海涛,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