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筑牢上游生态屏障 激发四川绿色动能

    ——访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5日 04版)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次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请他介绍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罗文介绍,对于四川在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地一极一纽带”来概括。“一地”,即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全省面积的96.2%属于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约占长江水量的1/3,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极”,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四川是长江上游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目前正在按照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纽带”,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四川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交通走廊,是西南地区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枢纽功能。

        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把修复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牢牢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一是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省委书记、省长“双主任”负责;成立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委员会和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加强部门协同、区域联动,构建“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部门管行业”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完善规划引领机制。研究出台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配套制定9个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把国家战略细化为“施工图”。三是建立完善长效投入机制。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的财力保障,建立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财政金融互动,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为治好“长江病”,坚定不移推进突出问题整改,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按期按要求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改关联性、衍生性问题,深入实施长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深化长江上游地区协作,与渝、滇、黔联防联控。在治本上:加强法治保障,出台《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这是四川首次以单独流域立法的方式推进污染治理。制定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对污染物排放大、产能过剩的产业投资强化底线约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定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按时完成了“四清”任务,深入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

        据罗文介绍,四川借力借势国家战略的实施,抢抓机遇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一是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公水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进出川大通道达38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牵引下,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等标志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四川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将实现新的突破。二是着力推进创新转型绿色发展。以共抓大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尽量少污染、不污染,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把长江生态保护和流域区域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群众增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比如,2017年我们启动了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覆盖了79个县(市、区),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既加强了环境保护,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兼顾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四川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古蜀文明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交织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巴山蜀水文化长卷。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文化强省建设为引领,切实加强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融入国家文化繁荣发展大局,推动古蜀文明、川灯、川茶、川酒、川菜、蜀绣等独特长江文化元素走向世界,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讲好四川长江文化故事。坚持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大力实施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提升工程,全面普查非遗资源,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打造文旅精品,不断提升“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知名度、影响力。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