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3日 星期日

    连续奋战十八小时,四位医师上台主刀 只为阻止二十九岁女子骨骼被“吃掉”

    作者:仰东萍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3日 06版)

        【生命故事】

        来自贵州遵义的小叶(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29岁的生日会是在北京的求医度中度过的。

        由于脊柱周围包绕着重要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因而,对脊柱肿瘤进行手术是医学界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

        小叶是贵州遵义人。2020年3月,她生完孩子后,感觉腰部总是特别沉,偶尔作痛,自认为产后妈妈大部分会如此,休息一段时间便会缓解,也就没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大腿发麻,休息后症状也无法缓解,于是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小叶对病情并未重视。但当检查结果出来后,小叶和家人吃了一惊,脊柱上竟然长了肿瘤,还是恶性程度很高的间叶性软骨肉瘤。

        据了解,间叶性软骨肉瘤具有高度恶性的特点,好发部位大多位于四肢,上下颌骨高发,脊柱肿瘤很少。由于其影像学特征和普通型软骨肉瘤相似,所以很难鉴别。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现为大片的骨性破坏区域,同时伴有点状或环状钙化,骨头被逐渐侵蚀,看起来就像逐渐被吃掉一样。

        经当地医生推荐,小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就医。进行了三个疗程的化疗后,症状虽有所减轻,但肿瘤并未缩小,影像学显示左肾静脉内癌栓形成。对于这种恶性肿瘤,辅助的化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2020年11月2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诊室内,骨科主任医师韦峰接过小叶的检查结果、治疗结果和影像资料。结合病历,经仔细研究,问诊、鉴别诊断,决定收其入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小叶患病部位的3D模型很快成型,这既是为了便于患者理解,也便于医生们的讨论。

        由于脊柱周围包绕着重要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因而,对脊柱肿瘤进行手术是医学界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长久以来,此类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手术禁区。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过程充满了未知和险境,尤其是要将一个涉及脊柱四个节段、胸腰椎和肾静脉的巨大恶性肿瘤完整切除,这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小叶的手术,韦峰经常通过微信工作群、电话与相关科室医生讨论,还时常端着笔记本电脑,带着影像学检查片子,去对方病房进行研究。

        2020年11月23日上午10点,骨科示教室内,一场针对患者小叶的骨科大讨论进行着。该科主任李危石、副主任田耘、脊柱专家孙宇等悉数到场。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综述,结合与相关科室专家讨论结果,仔细分析患者预后,大讨论中,韦峰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分期,左肾的取舍和辅助治疗等。

        “手术策略的关键点在于肿瘤的彻底整块切除”“该患者的手术治疗是一个多科合作的系统工程,术前不仅骨科,其他相关科室专家也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准备”“术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从手术分期看,多科上台共同完成可尽量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对患者术后恢复十分有利,但该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风险高,术前务必要提前做好准备,各种预案要充分”“患者术后送ICU治疗观察,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会诊专家各抒己见,从各个入路解剖,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其他科室的衔接,手术医生的安排,麻醉医生的配合,器械的准备、3D假体的准备、输尿管支架的放置等逐一进行,并确定手术方案。

        四科同台,麻醉保驾,巨大恶性肿瘤全切除并植入3D打印植入物,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已能慢慢行走

        手术前一天,介入血管外科医师韩金涛为患者实行了介入下肿瘤节段血管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2020年11月26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前期准备,手术如期进行。

        手术分三期。一期是后路,由骨科韦峰负责从后面将肿瘤剥离开。植入T8,9,10和L3,4,5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剥离腰大肌、胸膜,肿瘤双侧缘……放置引流,关闭伤口。第二期为正前方入路,由普通外科李磊、泌尿外科王国良和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与韦峰一起,依次进行手术。手术间内,其中一人主刀时,另三位自动退后,成为助手。

        游离腹主动脉和肿瘤,将主动脉游离至肿瘤的右侧。从T10-11和L2-3椎间盘撬拨,切断L3椎体右前方的膈肌脚。T11到I2整整四个节段,连同受累的左肾,完整切除。然而,手术还远远没有结束。缺损的脊柱如何才能支撑起身躯?对于患者来说,彻底清创术后遗留的大段骨缺损能否被有效修复,是其能否重获肢体功能并恢复正常生活劳动能力的关键。

        关于骨缺损,3D打印技术或是治疗骨缺损的良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是世界首位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椎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的医学专家,作为刘忠军教授团队一员,韦峰医生的“桁架结构新型3D打印内固定系统的创新与转化项目”获得了2020年医院创新转化大赛一等奖。问题来源于临床,最终使患者获益,正是科技创新进行临床转化的意义所在。此次手术使用的正是该项技术。

        第三期手术继续进行。韦峰从后路打开原手术切口,两侧轮流安装假体螺钉和后方钉棒系统相连,加压后锁紧螺母。安装2个横向连接……为小叶定制的3D打印假体稳稳植入,为她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长时间手术,麻醉医生全神贯注,维持着患者的生命体征……

        2020年11月27日凌晨3点,历时18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早晨6:10,北医三院ICU病房内,看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与ICU值班大夫交流后,韦峰轻轻松了口气。

        12月10日下午2点,午后的阳光洒进病房,小叶躺在床上,丈夫陪在床边。虽头发剃光,但大大的眼睛,洋溢着笑意的脸,使人很难和一位大手术后不到两周的患者联系起来。从ICU到骨科病房,再转到康复病房,小叶开始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行走。看到小叶的病情一天天好起来,查房的医生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据韦峰介绍,小叶详细的手术方案来源于北医三院脊柱肿瘤的多学科合作群。术前讨论,大家纷纷从本学科的角度提建议、出主意。最终的手术方案、患者后续治疗也会归于这个40多人的多学科工作群,以便大家都能了解治疗的目的、计划,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这里,除了权威专家外,还会集了一批相关专业的年轻临床医师。

        多专业领域互相补充,这也是综合医院的优势。以患者为中心的MDT团队合作模式,为专家的精诚合作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也最终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

        (作者:仰东萍,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期学术指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