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1日 星期五

    专家点评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1日 06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新文科”概念提出后,我国高等教育主管机构期待以此推动中国高校本科专业中跨学科专业的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努力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指向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在此之前,这种探索就已在部分高校展开。例如,2008年,北京大学就设置了典型的新文科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也设置了这一专业,之后,这一专业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开设。但从全国范围看,新文科实践仍显不足。《宣言》的发布,相信会对新文科专业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文科主要是指本科专业中跨学科或者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将来源于多个学科和院系的课程组织起来,因而需要大学进行扎实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例如,打破院系界限、建立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可以自由选课的完全学分制、实施住宿学院制度(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等。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期间形成了单科化情况,因此新文科建设还需要多所高校在区域内以“联合学士学位”的方式完成,这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可能路径。2020年7月,同属成都地区的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设置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专业,这是全国率先实现跨校联合的新文科专业。

        几位青年学者关于新文科建设的对话,呈现出当下青年学者对新文科建设的真切关心,呈现出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高校学者之所思,这是中国高校新文科发展最扎实的力量所在。新文科是新事物,唯有青年学者的参与和奉献,才能以开阔的新观点、新视角,把文科之“新”带入当下和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洪成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文科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一,新文科要实现学科建设范式上的突破,必须海纳百川,勇于创新,与其他学科有更多更深的交融,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好的研究范式,向更科学、更符合文科发展的方向推进。其二,新文科建设要更加准确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提升社会服务的效率效果,发挥新的动能。其三,新文科要为中国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所取得的科技与经济成果已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而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展示还有待加强,亟待新文科工作者们用中国故事打动人,用中国文化感染人,用中国文化影响世界。

        青年教育工作者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具有跨学科思维和国际视野,敢想敢干,是实现学科设置、培养模式、项目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系统性全方位改革的重要推动者,理应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在这场对话中,我们看到,青年学者探讨新文科的创新点、建设价值和建设路径,虽然学科背景不同,在部分问题的诠释上也存在差异,但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新文科建设的国际形势与国内背景有着统一而深刻的理解,既勇于借鉴其他新学科建设的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能从学校和学科实际出发提出本土化的改革建议来推进工作;既能意识到对外传播我国文科成果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又能反思和推进学科评估、机构运营等国内相关制度的改革。

        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文科建设的首要前提还是要立足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服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包括新文科建设在内的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坚守的价值前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