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擦亮“杂技之乡”文化名片

    ——河南周口挖掘本土技艺拉长文旅产业链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韩志刚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30日 09版)

        凤凰蝶舞、死亡之轮、空中飞人……日前,在河南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杂技艺术界专家和游客共同欣赏了一台精彩的杂技盛宴,现场相机灯光闪耀,掌声喝彩声不断。“杂技演出在现场看和电视里看确实不一样,太震撼了!更难得的是,这是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的世界顶级杂技表演!”市民王女士开心地说。

        “北有吴桥,南有周口”,这是流传在杂技界的一句老话。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周口就有众多民间艺人以杂耍技艺谋生,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04年,周口就被命名为“杂技之乡”,成为全国唯一的市级“中国杂技之乡”,奠定了全国杂技界领头羊的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周口拥有专业杂技团150多个,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加上散处全国各地的家庭杂耍和民间杂技培训班、演出团,从业人员有14000余人。遗憾的是,周口杂技虽有名,却长期“墙里开花墙外香”,周口人真正看到高水平周口杂技的机会并不多。

        为改变这一局面,周口市川汇区充分挖掘和传承周口杂技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融动物观赏、杂技演艺、机械游乐、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为进一步叫响“中国杂技之乡”品牌提供了重要支撑。

        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是2020年河南省重点项目,是周口市委、市政府“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川汇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名片。项目占地面积近2000亩,总投资22.4亿元,共分为动物观赏、杂技艺术表演、机械游乐、主题酒店四大业态,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豫东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动物品种最多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日接待游客最多可达两万人次,可提供1300多个就业岗位。

        总投资1.45亿元、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的艺术中心大剧院是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的标志建筑,形如皇冠、层叠相间、雄伟壮观。这里是大型歌舞剧、舞台杂技剧的主要表演场馆,融合3D技术、多维影院、数字成像、实时播控、环绕式声效、舞台激光等现代科技,结合真人演艺,可以同时让3000名观众尽享气势恢宏、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我们不仅有顶级的杂技场馆,而且有国内一流马队和杂技演员。”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张玉玺说,他们将通过积极承办全国杂技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大型国际杂技艺术节等活动,彻底终结周口杂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

        据介绍,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自10月试运行以来,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节假日客流量屡屡破万,初步显现出周口杂技文化产业的独特影响和魅力。

        “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川汇区委书记李宗喜说,下一步,他们将以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开园为新起点,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工作部署,加速“以文化城”战略实施,深挖周口本土文化,大力弘扬杂技文化,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和演艺文化,持续完善文旅产业链条,真正擦亮周口杂技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韩志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