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党内法规学的扛鼎之作

    作者:吕品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30日 04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由中国法学会、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组织编写的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理论、历史、制度、实践的统编教材《党内法规学》于2020年9月正式面世。《党内法规学》集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于一身,是党内法规学的扛鼎之作,也是总结百年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就和经验,凝练党内法规领域思考、探索和研究的代表性学术著作。

        《党内法规学》填补了教材建设的空白。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党内法规研究方面的文章和著作越来越多,而党内法规方面的权威教材则一直付诸阙如。《党内法规学》这部统编教材的面世,解决了长期以来党内法规教学中存在的“无书可教、无书可学”问题。一是,该书具有基础性、通论性和通用性,最大限度凝聚了学界共识,对已经定型的党内法规知识点进行了科学概括,对已经形成共识的概念、原理、规律等作了科学论述。二是,该书直面问题、内容创新、论述深刻、具有前瞻性,聚焦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重点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等重大命题,客观分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状,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理论性,有助于更好发挥党内法规研究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学理支撑作用。三是,该书在体系、内容、形式、适用对象上都体现了统编教材的特点。在体系上由绪论和三大板块构成,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在内容上对党内法规学的发展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知识、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了全面论述,涵盖了党内法规课程的各个方面。在形式上,每章由导语、正文、小结和思考题构成,并附加即测即评、拓展资源等数字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贯通。在适用对象上,能够满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党内法规专门人才等多层次教学对象的培养需要,同时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内法规的重要读本。

        《党内法规学》是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该书既注重理论思辨,又强调实证分析;既着眼宏观考察,又不忽视微观论证,着力解决党内法规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突出了党内法规本质属性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鲜明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基本内容、重要举措、实施路径。该书坚持史、论、专相结合,全景式呈现党内法规学知识体系的全貌,覆盖党内法规发展史、党内法规基本理论、党内法规体系框架、党内法规运行等各个领域。该书科学回答了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绪论部分阐明的党内法规学科发展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第一章提出的概念、特征、分类、效力、作用,在静态的党内法规制度和动态的党内法规运行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党内法规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一是学术自觉。党内法规是伴随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发展而存在的制度现象,党内法规学是近年来形成并发展的新兴学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生动的依规治党实践,作为其基本构成的党内法规概念、范畴、逻辑和理论体系,均体现出强烈的学科自主和学科自信,彰显了学科自觉。二是学术担当。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产生的新兴学科,党内法规学所研究和关注的党内法规发展迅速、内容丰富,亟须系统的理论指导。该书为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学术合作。党内法规学作为一门与法学、政治学、党建学等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建设离不开各个学科的相互支撑、相互借鉴。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既有法学、政治学、党建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也有中央有关部委从事党内法规实务工作的同志,实现了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攻关,形成了学术研究合力。

        总之,《党内法规学》的面世,必将有力促进党内法规学和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为更好培养新时代党内法规专门人才和后备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吕品,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党章党规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