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0多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历史背景下,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炼经验、擘画未来、承上启下,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8年,党中央团结带领14亿中国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从历史角度看,这是中华民族壮阔历史中的里程碑。在“小康”一词出现近3000年后,在农耕文明与贫困的漫长缠斗后,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由此改变。从世界角度看,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的脱贫决心、连贯综合的脱贫政策、广泛参与的脱贫体系、稳步高效的脱贫进程,创造了减贫的世界奇迹、写下了震撼的中国故事。
脱贫攻坚为系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基础,交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整体抬升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水平,织牢了农业生产的安全网、形成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器、构建了产业发展的蓄水池。“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过1.3万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粮稳国安”塑造了大国心态、“望山见水”形成了新的预期,乡村振兴蓝图已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铺展。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只有进一步从大历史角度理解“三农”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步履从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脱贫的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新征程,坚实的地基、有力的抓手仍然在农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做到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精准施策;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牢牢把握此次会议提出的脱贫后5年过渡期,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民族复兴需要乡村振兴。立足深厚基础、面向艰巨任务,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为新征程夯基垒土、铺石开路。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