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创新思维的中文人才,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如何能在现有的诵读、赏析教育模式中,协同多学科,将技术进步带来的深层次社会文化变革,以及新文科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值得我们思考。
新文科建设要文史哲贯通,因而增添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同样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学史上自古就重视“知人论世”,强调通过对作者所处历史时代、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的认识,将古典诗词还原到它所处的时代。目前大部分中国历史典籍几乎都已被数据化,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二十五史全文检索阅读系统、国学宝典等,研究资料的数据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研究者的工作手段和条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元利用新技术手段,拓展古诗词学习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深度,更好地走进诗中的喜怒哀乐。
新文科并不是新技术和文科的简单相加,而要更好地联结和阐释科技与人文之间的逻辑关联。黑龙江大学通过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慕课,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团队以中国诗歌史、诗词经典文本解读为基础,佐以古乐谱新编唱诗的音乐品鉴,培养兼备古典文学与音乐美学素养,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将网络科技手段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文科人才。“线上”课前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自我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线下”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评价反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深度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提高人际交往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充分把握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与中华经典诗词吟唱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实践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文科建设强调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建立平台,打通大学课程建设与国家、社会需要的联结通道,推进全方位协同育人。传统的人文学科基本都是通过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培养人才,除了毕业实习之外,社会实践的比例比较小。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需要增强学生运用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将古典诗词教学的实践环节围绕课上和课下两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课上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软件,根据不同教学模块选择适合的方法,如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同时建构完善的学习评价设计,如,学生将自己的古诗词吟唱作品上传平台,学生互评打分,网络计分,形成课上实践作业评价,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课下组织校内学分认证的学生成立“大学生古诗词吟唱志愿者服务团队”,依托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展示项目“唱响中华诗词经典,打造人文校园”活动要求,要求参与学生撰写活动计划书并实施现场教学,走进中小学、社区、融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作者:刘冬颖,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