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只为做好玉米育种这一件事

    作者:程相文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9日 07版)

        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在田间授粉。 光明图片

        讲述人: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 程相文

        我是学农的,1963年大专毕业后来到河南鹤壁浚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那时候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当地又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洪水,这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饿肚子有深刻体会的我,对老百姓的痛苦感同身受。一天,我在浚县钜桥镇邢庄村了解玉米生长情况,乡亲们围着我说:“你是学农的大学生,能不能想想法子,叫我们吃饱肚子?”乡亲们的眼里含着泪花,那个画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能吃上饱饭!”我下定决心。

        玉米是单交种,只有一代的杂交优势,用二代的种子,亩产就会减产30%左右。为了让农民朋友年年都可以种上新繁育的玉米良种,我主动请缨到海南岛“加代”繁育玉米种子。当时交通情况很差,我第一次从河南到海南基地整整走了15天。

        在海南,玉米授粉期正值春节前后,我就在试验田里过春节。当农民朋友用了我第一年从海南带回的玉米杂交种子,亩产从百余斤提高到700多斤,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之后,我有50多个春节都是在海南试验田里度过的。

        现在推广的玉米品种,高产品种很多,而我选育的目标是在黄淮地区,黄淮地区玉米和小麦属于两季,一般东北、西北是一季。我们选育的玉米品种不但要适合黄淮的气候,而且要高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提高,我们还要不断选育出更优良的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力强。

        农业发展,良种先行。种子是先导,也是基础,就像现代农业的“芯片”。这次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高兴了好几天,也很激动,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特别是我们科研团队的长期努力,这个成果不属于我个人,应该属于大家。

        现在我已经85岁了,搞了一辈子玉米育种,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和团队一起选育出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尽绵薄之力。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有饭吃、身体好了,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为了做好这件事,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詹媛、王胜昔、王斯敏 光明网记者 战钊、蔡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