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爱写诗的科学家。
采访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院士时,记者得到了两本诗集:都是七言或五言之作,形式为旧体,但内容并不旧。如果没有采访,从这些诗歌里我们或许也能读懂他的人生。
“可怜桃李花开际,千里黄尘蔽日空”,这是他在写风沙天气。“恋枝黄叶忽稀疏,树动尘扬水不波”,这是他在写初冬寒潮。“桃花刚笑靥,杨穗又惊心”,这是他在写春季天气阴晴变化之快。“诸葛佳谈传千古,东风今日始登坛。飞机撒药沉云滴,土炮轰雹化雨幡”,这是他在写人工降雨。“神箭高飞千里外,红星遥测五洲天。东西南北观微细,晴雨风云在目前”,这是他在写气象卫星……
很明显,这是一位极为关注气象的“诗人”。这位自称“非专业诗人”的科学家,在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
为何写诗?他说,这是一种“调剂”,因为“搞科学太累了”。
不过,不管累还是苦,他都心甘情愿。因为国家需要气象人才,他上大学时服从分配,学习气象学。求学期间,“一场晚霜把河南40%的小麦冻死”,更坚定了他的选择。
如愿以偿开始气象科学研究后,他进入“安、专、迷”的状态。安贫乐道,在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不分昼夜,完成80万字的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理论专著《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专心研究,被周围同事称作“曾景润”;痴迷真理,“饿着肚子推公式”。
他曾写诗明志,“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如今硕果累累、荣誉满满,周围人送来“登顶”的祝贺,但他断然拒绝:“还没有登上顶峰,只是在攀登的路上初步建立了一个营地”。
他曾赠诗学生,“既蓄高峰志,勿扰世俗尘”。既是劝人,也是自勉。
“献绿山河不着花”,他写诗称羡家乡的绿竹。他自己正在成为这样一株绿竹。
人物简介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凭借在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上的贡献,2020年1月获颁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本报记者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