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孩子们的事就是扶贫中最重要的事”

    ——公安部扶贫干部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贫困少年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彭景晖 吕慎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9日 04版)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和普安县的脱贫攻坚历程中,有多名公安部扶贫干部长期倾心帮扶、忠实履责,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情谊。他们参与了中国正在创造的人类减贫史上的伟绩,并不断刷新自己关于扶贫的思考和认识——“脱贫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而这个起点上最需要关心关注的,就是孩子。”

    “教育是最不能等的事”

        “房是灰扑扑的,屋子是暗沉沉的,只有女孩王妮的眼睛是亮的。”直至今天,公安部扶贫干部、挂职贵州黔西南兴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齐朝栋仍忘不了第一次到民裕村村民王元贵家中探望时的情景。齐朝栋曾被此刺痛,被此鞭策,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睛也时时提醒着他,虽然兴仁市在2019年年底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清零,但巩固兴仁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依然任重道远。

        王妮的父亲王元贵在一场车祸中失明,他们从此成了贫困户。日子久了,大人、孩子都变得沉默寡言。年幼的王妮想象不到自己的命运会与一名来自北京的民警叔叔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家也因此慢慢改变了模样。

        挨家挨户的调研中,齐朝栋发现兴仁市一些偏远农村里,部分贫困户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问题十分突出。“唯有护佑孩子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斩断‘世代相传’的贫穷。”扶贫见闻不断加深着这名公安干部对任务本身的认识,齐朝栋努力帮助兴仁发展种植产业、康养产业,但始终把抓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使命。

        兴仁市陆关小学多数学生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2018年,公安部捐助2000万元扩建了这所学校,齐朝栋协调上海、浙江等地公安机关和各方资源陆续捐款,协调公益基金会派出公益支教老师,填补校园文化的空白。孩子们得到了悉心照顾,得到了情感陪伴。

        “教育是最不能等的事!”齐朝栋总感觉时间紧迫,在兴仁市帮扶近两年,他为兴仁教育系统争取到社会直接帮扶资金1230余万元,建设幼儿园,争取援建项目,争取公安部资助兴仁市贫困户高考生,当地师生及家长亲切地唤他“教育市长”。

        如今,王元贵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帮扶金,王妮在齐朝栋的帮助下得到助学金,小家逐渐有了生活的温度和希望的亮色。齐朝栋嘱咐王元贵:“困难总会过去,要把善款用好,孩子的学习资料不能欠缺。”

    “我们是彼此的礼物”

        建个文化广场,一直是公安部扶贫干部、贵州黔西南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第一书记田智想送给村里孩子的礼物。大山长期限制着村民的活动,除了生存劳作,村民鲜有文化生活,连孩子们能跑跑跳跳的安全场所都不多。“娃娃们能歌善舞,应该有个漂亮的广场。”他说,“孩子们的事就是扶贫中最重要的事。”

        可这并不容易。乌金鸡病了,这位养殖户“联络员”得联系专家帮助治疗;天气转凉,这位致富果林“保育员”要帮助村民度过苗木追肥的关键期;工期紧张,这位脱贫产业“质检员”要督促高质量完成施工……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建广场,“精力上有点奢侈”。

        2018年年初到棉花村时,田智每天都乘坐大巴车在山路上颠簸,大量时间耗在路上。为了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他把私家车从北京托运过来。正是开着车去调研的路上,捧古寨的一片空地进入了他的视野。

        田智迅速联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的同事帮忙,一起设计规划、筹集资金,商量引进配套设施,自己在高棉乡仔细对接工程项目。几个月后,棉花村村民在家门口见到整洁宽敞的文化广场。

        布依族传统佳节“六月六”前一天,村民陆大琼送给田智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件布依族上衣。没有量尺寸,也没有提前打招呼,每天和大家打交道,用真心真情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田智的身材早已被村民用眼睛“量”好了。

        过节那天,文化广场人山人海,大家一起包粽粑、酿美酒、张罗长桌宴,田智在手机朋友圈上传了布依族孩子们纵情歌唱的视频,公安部的民警们纷纷点赞。田智骄傲地回复北京的同事:“用村民的话说,‘我们是彼此的礼物’。”

    “让孩子们在自信的成长路上改变家乡的命运”

        樊阳升驾车一路开进西陇小学门口,刚下车,上学前班的孩子伍昌欢就拽着樊阳升的手左摇右晃,格外亲昵。樊阳升很欣慰,因为过去的伍昌欢可没有这么热情活泼。

        樊阳升是公安部扶贫干部、贵州黔西南普安县西陇村第一书记。两年前,他第一次到伍昌欢家里家访,“前脚踏进门,后脚就感到周边空气一阵抖动”,家里的孩子一看来了外人,吓得藏在桌子底下。

        “如何才能改变?”樊阳升决定,要让孩子走进校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在自信的成长路上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樊阳升找到西陇小学的老师,提出为孩子们增加贴心呵护的倡议。大家一起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建立台账,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活动,无论是就餐时间还是回家路上,都用心陪伴。

        樊阳升和老师们把学校的图书室、活动室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丰富着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樊阳升还将扶贫直播活动搬进了西陇小学,请来网络“大V”,现场给孩子们捐赠电视、教学物品和文具,还通过直播让孩子们与网友交流。

        如今当地群众发现,孩子们笑容多了,见到外人也不躲了,“连说话嗓门都高了好几度”。

        樊阳升立足于村、扎根于民,利用公安机关的资源优势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西陇村发展萝卜种植等特色农业,被群众亲切地唤作“萝卜书记”。在孩子们眼中,这位“萝卜书记”不仅是他们的好朋友,还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樊阳升多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村合作社参与社会实践,动员企业和爱心人士设立圆梦助学基金,对西陇村65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他助学并不是“一助了之”,而是与受资助学生家长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加强对受助学生情况的跟踪掌握。2019年,受资助的高三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自信地去往发达城市求学。

        (本报记者 彭景晖 吕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