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讲述人:河北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开滦博物馆馆长 王立新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里,有一条跨越142年之久的“黑色长河”,站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中国工业文明发展史,也能感受中国工人阶级的红色奋斗史。
公园所依托的开滦煤矿始建于1878年,是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和近代工业的摇篮。从始至今,开滦企业从未搬迁,经营从未中断,为公众留下了大量工业遗址、遗存和遗产。
为了盘活沉睡在地下的资源,开滦成立了历史文化研究会,制定了工业遗产和企业文物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摸底、建档、调集等方法对现存遗产进行了彻底的“扫描体检”,像挖掘煤炭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力争把中国近代工业文化传播出去、弘扬光大。
从2004年政府提出利用这片遗存发展文化产业的构想,到规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再到公园揭碑、开园、正式开放,一共历时5年。5年间,我们经历了不少困难,建设刚起步时有企业职工觉得开滦就是产煤的,建设公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政府的事,和企业无关;还有人认为,企业资金紧张,花这些“冤枉钱”干什么?不如买几套现代化采煤设备。集团领导听到各种意见后,认为职工考虑的是现实问题,但也是短期问题,矿山公园建成后不仅能促进产业转型,带来可观收入,还能传承工业文化,社会效应难以估量。于是,一场场关于“文化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讨论会组织起来了,大家反复讨论、分析利弊,后来反对声小了,建公园的共识逐步达成,筹建工作也进入快车道。
在建设公园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开滦历史上的名人后代,包括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曾主持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修筑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的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等名人的后辈都先后加入了征集文物的队伍,征集到包括开平矿务局老股票、羊皮蒙面大账本、开平矿权骗占案跨国诉讼笔录等在内的上万件珍品。
如果系统地看开滦工业遗存的开发,实质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工业旅游到红色旅游的发展过程。几年来,公园里陆续建成了第一佳矿1878、电力纪元1906、井下探秘游等分馆,初步形成了“一园六馆”工业博物馆群落。工人运动与建党史、新中国建设发展史、艰苦创业史等红色资源也被开发出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遗产。
如今,公园每年组织专题临展,比如今年组织的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军威·民魂”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这里还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红色经典景区,为成千上万名游客讲述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耿建扩、陈元秋、颜维琦、周仕兴、陈建强、刘茜、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常云亮、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