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审计整改“账本”里的民生热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聚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8日 03版)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国家审计迎来“年终总结”。报告总结了审计整改取得的积极效果,也指出了一些“改而又犯”的“老大难”问题。专题询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了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提高转化成效,唤醒“沉睡”专利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明春提问,当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转移转化的成效,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认为,制约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长,参与主体多,相互之间协调不够;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创造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专利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转化”现象;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体系不够健全,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运营部门和人才。

        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专利法,明确单位可以依法处置职务发明、实施产权激励,同时还创设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减少专利许可谈判的交易成本。“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处置试点,建立权利义务对等的专利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以及专利许可、转让备案监测机制,提高专利转化率。”申长雨表示。

        “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相比,基础研究处于创新链的前端,科学基金资助成果距离实际应用可能更远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介绍,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过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促进成果共享传播、推进成果精准对接,积极搭建基础研究成果传播共享平台,推动转化应用。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发的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目前收录近400万条成果信息,日均访问量达2.5万人次。

        李静海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将通过构建大数据服务系统、加强对有应用前景成果的识别和发现、提高向其他科技计划推送成果的力度和精准度、加大与应用部门合作的力度等,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此外,我们建议从国家层面,特别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研发活动的互动,进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李静海说。

    重点群体稳住了,就业大局就能稳住

        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乎发展大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查失业率2月份一度冲至6.2%的历史最高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重点群体就业形式仍然十分艰巨。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就业补助资金和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存在管理不规范、资金闲置问题。“当前稳就业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充分用好就业补助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资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如俊提问。

        1—11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11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2%的年内低点;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在90%以上;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43万人;有149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企业招聘需求由负转正,第三季度同比增加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应询时表示,目前就业形势逐步恢复、好于预期。

        “随着经济企稳向好,明年就业将延续平稳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李忠表示,要进一步用好、用实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要在使用上突出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突出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突出提高就业技能培训质量,强化资金支出便民、强化资金运行高效、强化资金监管安全。“重点群体稳住了,就业大局就能稳住。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和城镇困难人员期盼,落实完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运用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李忠说。

    安居才能乐业,破解买不起房、租不到房、租不好房

        自2008年起,我国大规模实施包括棚户区改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在内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工作报告反映,2019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中,有158.44亿元财政资金,297.53亿元融资滞留或闲置。“在当前许多城市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城镇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买不起房、租不到房、租不好房的情况下,出现这些问题是很不应该的。”如何解决资金闲置、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工作,让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得到保障,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尹中卿的关注。

        “2008年以来,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共开工建设了7520万套,解决了2亿多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应询时表示,目前我国城镇户籍“双困”家庭,特别是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经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审计反映的2019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闲置问题,共涉及455.97亿元,到了这个月中旬,地方已经完成了整改408.86亿元,整改率是89.67%。”王蒙徽表示,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闲置很重要的原因,是建设进度和拨款周期不对应。“建设一般需要三年,资金如中央补助资金是一年拨付一次,这样的话,会存在不对应。同时,地方也希望资金能够一次到位,这样心里会有底一点。”对此,王蒙徽建议探索建立根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的机制,同时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确保建设顺利进行。“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工作,我部将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严格准入审核、公平公开公正配租、加强退出管理,让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得到保障。”王蒙徽说。

        (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