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新时代谱就新粤歌

    ——访《此生最爱是梨园》词作者苏虎

    作者:本报记者 郭超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6日 04版)

        【第八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15】

        “谁又端坐镜前,谁又黛眉轻点。花伴月,月伴影,几世缠绵。”粤语戏歌《此生最爱是梨园》歌词从戏曲演员登台前化装的情景写起,即使是不熟悉戏曲的人,也会感觉亲切、真实。前两句运用排比手法导入,继而转入花、月、影的意象,进入戏曲人生。以“谁又”开头,循环往复、意味悠长,体现了粤剧人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

        近日,《此生最爱是梨园》词作者苏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用最传统的粤曲小调,结合时代内容,表达粤剧人对传统戏曲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歌颂。”苏虎说,“此生最爱是梨园”,说出了广大优秀戏曲人的心声。由此推及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用一首歌、百来字的篇幅展现有数百年历史的世界级非遗粤剧的风采神韵,难度很大。但苏虎依然举重若轻,把三个维度的对照融入一首小调之中:将粤剧的几百年历史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发展相互映照——“绕梁袅袅千年”“南国红豆新枝繁荣艳”;将粤剧人个人的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一展百年芳华,共创美好新天”;将粤剧人的基层采风慰问演出与时代发展主题融为一体——“上舞台下田园,乐此不疲”“新的时代新征程,传承粤韵谱新篇”。

        歌曲紧扣主题——此生最爱是梨园,生动刻画出一个为粤剧痴情、坚守、奋进的人物形象——“花伴月,月伴影,几世缠绵。人间真与善,戏里苦与甜,化作丝丝音韵,扣人心弦。”

        按戏曲的传统创作方式,都是先有曲调后填词,但写这首戏歌时,苏虎为了精准表达主题,先抛开曲调的束缚,放手写词。然后再根据粤语的九声六调、粤剧唱腔等,与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和作曲家陈挥之反复推敲,结合旋律再对歌词进行微调、打磨,终于创作出一首精品。

        苏虎喜欢创新,敢于尝试,他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苏虎歌词实验室。将粤语、粤剧与时代元素相融合,创作新时代的新粤歌,正是他所进行的一个实验,他要反复考察粤语和粤剧的包容性、延展性与时代性。苏虎认为,这也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苏虎也是一位军旅词作家。他说,军旅歌曲也应与时俱进,创作具有时代特色和军人本色的歌曲,这也是他所进行的另一个领域的探索和实验。

        (本报记者 郭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