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4日 01版)

        【聚焦经济热词】

    编者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定向领航。“创新联合体”“需求侧管理”“种业翻身仗”“城市更新行动”……一系列热词背后,中央对经济的多项新部署将谋篇布局、深入展开。本报今起开设《聚焦经济热词》专栏,分析经济热词背后的现象和问题,阐释和剖析问题的破题之举、解决之道。

        【热词】种业翻身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现象】

        种业被视作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水平关乎一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对种业发展提出要求,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可谓用意深远。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高位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一系列部署支撑下,种业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45%、40%,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然而,我国种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农作物品种,尤其是蔬菜、花卉、畜禽良种对外依存度较高,粮食作物的育种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用种安全的要求更为迫切,对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专用优良新品种的要求更高。与此同时,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基因编辑、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应用,实现种业跨越发展迫在眉睫。

        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要瞄准种业的薄弱环节谋篇布局。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提升种业企业创新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专家解读】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近年来我国粮食方面科技进步明显,实现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自给,杂交水稻国际领先。但差距还是存在的,哪方面的差距呢?主要是自主创新水平这一点。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引进挖掘差距较大、技术创新应用差距较大,基础理论和原始技术创新不足,农作物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生猪、奶牛等畜禽品种多世代、高强度、持续规范的性能测定和选育体系亟待建立。

        “十四五”时期,我们发展种业,要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做强优势,补上短板,突破卡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提升监管治理能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再进一步说,力争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个要关注的,就是要加强“大联合”“大协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集成创新一批实用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使我国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真正打好种业翻身仗,为端稳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支撑。

        (本报记者 李慧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