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自尊自信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作者:杨军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 11版)

        【洞察】

        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在关于这一局面的讨论中,也出现了“中国跟美国斗是鸡蛋碰石头”“只要中国对美国让步,双方就可以重归旧好”之类的观点,其中既包含崇美、跪美的心理,也包含对中美关系及其发展的误解。破除这些心理和误解,需要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中美关系发展中始终存在交锋斗争

        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交流合作与交锋斗争的交织叠加中推进的,接触加遏制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长期基调。中国和美国经贸关系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肩负重要责任、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这些是两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根本不同,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调维护本国“绝对安全”,长期试图将自己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强加于中国,持续对我进行“民主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这导致交锋斗争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常态。

        客观全面认识中美关系,不仅要看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一面,还要看到干涉与反干涉、制裁与反制裁、霸权与反霸权的一面。美国1993年制造“银河号”事件,1999年用导弹野蛮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制造南海撞机事件,对台军售变本加厉……这一系列活动直接威胁中国核心利益。即便在经贸领域,两国在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汇率等问题上也有长期较量,遑论本届美国政府发起对华贸易战。历史表明,中美一直是在交锋斗争中推进交流合作的,所谓的“旧好”其实是交锋博弈的结果。

        自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国持续发难,从加征关税到打压华为,从开列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实体清单”到明抢TikTok,从悍然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到操弄香港、台湾、南海等议题,尽管我国努力以理性、克制态度处理问题、管控风险,但美国仍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无视规则,漫天要价,极限施压,出尔反尔,一再压缩交流合作空间,强化冲突升级趋向。在此情况下,能用委曲求全应对美国的得寸进尺吗?能以在核心利益上的无原则退让换取美国的“网开一面”吗?软弱妥协换不来尊重,敢于交锋斗争才能维护国家尊严、维系两国平等关系。

    中国拥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实力和优势

        崇美、跪美心理导致人们对当代中国的判断局限于“万事不如人”的预设,忽视新中国经过70多年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积累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恰恰是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实力和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赢得中国人民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珍视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对于中美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关系定位和政策选择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美国挑衅面前保持战略定力,既愿意与美方保持对话协商,开展坦率有效沟通,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缓解紧张局面,也有坚定捍卫中国核心利益的坚强意志和从容面对中美关系经历风雨的思想准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资源;具有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实现“全国一盘棋”,实现不同地区、领域、行业相互协作配合;具有坚定的贯彻执行能力,能够确保令行禁止、使命必达;具有活跃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根据实践检验和人民愿望,在改革中克服弊端、弥补短板。独具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中国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全产业链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日益形成;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当前,中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基础。

        这些优势,意味着中国绝不是能轻易被打破的“鸡蛋壳”。中国所拥有的综合实力,能够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也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美国一些政客的肆意妄为,将中美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在被动挨打中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并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和依附状态。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和艰苦奋斗,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上,从1949年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不足5%,到连续十几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第一;在科学技术上,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在一些领域实现“领跑”;在理念上,从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到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参与国际事务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仅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而且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是气候变化治理、公共卫生、反恐、防扩散等诸多全球治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中国成为美国眼中的“挑战者”,但也意味着中国不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支配的对象,不再是国际关系、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秉持的理念和履行的国际责任,正在改变世界面貌,赢得国际社会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2020年世贸组织裁定美国2018年对中国征收关税违反全球贸易规则,77国集团与中国共同声明坚持多边主义仍然是解决世界问题的答案等,都充分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提升,说明中国站在国际道义一边。这同样是中国应对美国挑战的底气。

        因此,认识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必须抛弃神化美国、迷信美国而无视中国优势的妄自菲薄。自尊而不自大,自信而不自卑,自强而不自馁,才是应有态度。

        (作者:杨军,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