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终于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黑色的牛毛帐篷成了记忆;第一次用上自来水,再也不用到冰河凿冰背水;放下高举的牧鞭,成为产业工人……”从海拔5000多米的那曲市双湖县,搬迁到海拔3600米的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整整一年,白玛幸福地向记者细数生活的变化和感受。
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是西藏改善极高海拔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搬迁安置点。2018年6月,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西藏开始实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2019年底,来自那曲市安多县色务乡,双湖县嘎措乡、雅曲乡、措折强玛乡的957户、4058名群众搬迁至此。
走进安置点,一排排颇具特色的藏式民居整齐划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政府综合楼、村委会、周转房、幼儿园、农贸市场、服务中心、警务站、卫生院、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闹,老人们围拢在一起拉着家常,一派和谐景象。
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在一幢150平方米的二层楼的小院里,77岁的白玛老人悠闲地喝着甜茶,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拥有了一个温暖的新家。这里的冬天,就像双湖的夏天,氧气多了,生活也更好了。”
为保障安置区群众长远生计,森布日所在的山南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开展职业培训,统筹推进产业建设,规划了森布日现代牧场、设施农业、经果林项目等,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嘎玛是原双湖县措折强玛乡才玛荣村村民,想着自己再也不用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在草原上放牧,她开心地笑了。“搬来新家后,我在千亩矮化苹果种植园上班,每天按时上下班,一天能挣160元,还有分红。”森布日那曲生态搬迁安置点指挥部副指挥长陶玉荣说,矮化苹果种植园是那曲市投资建设的扶贫项目,果园收入的65%将分红给搬迁群众。
通过公司的技能培训,42岁的才央学会了缝制红领巾、服装,有了稳定的收入,从一名牧女变成了“织女”。才央所在的公司计划在安置点打造西藏本土校服及装备制造产业,未来三年将吸收500至1000名安置点民众,促进安置点牧民就业增收。
安置区旁新建的校园,环境优美,书声琅琅。贡觉伦珠的两个孩子就在这里读书。以前,一家人住在双湖县嘎措乡瓦日香琼村,孩子们得坐几个小时的大巴到双湖县城上学,半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如今,家离学校只有十几分钟路程,将来去县城继续上学,也有政府部门安排的车辆保障。“孩子们读书比以前方便多了!”贡觉伦珠对搬迁后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
在脱贫攻坚战中,西藏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2018-2025年),涉及海拔4800米以上的极高海拔地区那曲、阿里、日喀则3个地市20个县97个乡镇450个村,共计13万多人,其中10万多人将安置在雅鲁藏布江沿岸,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城镇。
为解决极高海拔地区居民迁徙后的牛羊养殖问题,西藏政府部门设置了数年的过渡期,迁出地按村成立专业合作社,迁出群众以草场、牛羊等入股,由留守的青壮年统一放牧。老党员达娃次仁说,搬迁后依然能够享受到草场补贴等特殊优惠政策,另外还有合作社分红,一年来全家收入8万多元,生活十分幸福。
“如此规模的跨区域搬迁,就是让极高海拔地区群众享受更好的生命健康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减少人类活动,把大自然还给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西藏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扎西多吉说。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全部结束后,西藏将退出近35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保护区28万平方公里。
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长期关注西藏社会发展问题的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说:“从海拔5000多米到3600米,缩小的1400多米,不只是自然条件的差距,更是贫困到小康的距离。”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