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深刻把握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发展规律

    作者:张 强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5版)

        展望新时代、面向新征程,志愿服务大有可为。我们亟须在理念上深刻认知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理念,全面助推强国新征程。

        把握“系统为鼎”的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志愿服务体系的布局全面融合了政治站位、治理定位和文明本位,明确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对社会治理创新格局的基础作用,为系统推动志愿服务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把握“服务为基”的意识。一方面,服务效能是基础。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基层服务。志愿服务要“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不仅要在宏观上着力,还要在社区端、在乡村发力,让志愿服务在每一位普通老百姓身边开花结果。

        把握“治理为本”的格局。一是健全治理体系,致力于实现在领导体系上的顶层统筹,管理体系上的全过程管理、多部门协同,工作体系上的项目管理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二是完善治理格局,促进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融合,优化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有效联动以及政企社之间的协同递送服务。三是提升治理能力,要在推动志愿服务时做到软硬结合,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指标化、项目化、工程化,也需注重志愿服务新基建发展和多元政策工具的使用。

        把握“文化为核”的精神。志愿服务的发展需建立宏观叙事和微观生活有机连接的通道,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弘扬为基础。对于被服务者,不仅要关注服务效能、服务内容等功能性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共建。对于服务者,不仅关心志愿服务对被服务者外向的效应溢出,也关心其对服务者自身的沁润与提升,构建现代生活的温暖网格。

        把握“创新为要”的路径。一方面,志愿服务不能停留在部门化、运动化、活动化,要在社会多元服务、基层社区治理、突发事件应对、党组织建设等多元场景中大力创新服务。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也要有创新,提高志愿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作者:张 强,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