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构成。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社会治理”概念代替“社会管理”,显示了党和政府强化社会建设,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应对社会转型中面临的新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的发展思路。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思想。它通过发挥党和政府凝聚和配置治理资源、促进要素有效整合的制度优势,有效地动员各个领域的社会力量,服务群众所需,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创新案例,探索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实践路径,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话语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广泛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扶贫扶智、凝心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文化志愿者专列”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为例,这一公益实践在深入贫困地区进行文艺展演、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同时,还通过与众多播出平台和电商的联动,推介贫困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构建了精准扶贫的文旅IP,助力国家级贫困县摘帽。
此外,还有许多省际以及各地基层社区和乡村内生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实践案例。这些服务活动将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内地与边疆、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连通在一起,展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繁荣和建设美丽家园的凝聚力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即将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添上了温暖又精彩的一笔。
(作者:良警宇,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