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数量从50.2万增加到59.5万,小学和中学的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达95.38%和96.56%;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由59.9万增加到74.8万,小学、初中、高中的艺术器材配备达标率为95.07%、96.12%、93.26%。”12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关进展情况。
一个个增长的数字让人欣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美育教师不断“配强”“配齐”,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强化农村和边远地区音体美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此外,在劳动教育方面,注重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开展有时代特征的劳动。
体育:鼓励、指导地方尽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学不包括勤练、常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如果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师的人数和质量就一定要提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需要提高标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这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工程,需要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教育部也会在这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鼓励、指导地方尽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而且争取把它列入地方的‘十四五’规划。这是改变学校体育面貌、真正实现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王登峰认为。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普遍推进了体育中考,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在高考录取的‘强基计划’中明确要求,录取‘强基计划’考生的高校都要进行体育加试。”王登峰介绍,教育部将启动全面调研,总结各地推进体育中考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梳理各地测试方式、测试内容、计分方式等,尽快出台关于体育中考改革的建议性意见,进一步指导各地更加科学高效地做好体育中考工作。并鼓励各地逐渐提高分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整个学校体育面貌的改变。
美育:着力破解教什么、怎么教
“我们现在的艺术院校需要很强的艺术专长才能考上。而在义务教育包括高中教育体系里,如果学生只上音乐课、美术课或综合艺术课,是很难考上艺术院校的。”王登峰表示,“美育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并着力破解的问题。”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教育部针对大中小学各学段,研制出台系列改革文件,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美育教学改革逐渐要求增强艺术体验,也就是要欣赏、观赏,产生美的体验和共鸣,并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的艺术特长。”王登峰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9个省开始美育中考改革试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间。
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
劳动教育的边界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劳动教育?到实验室去做两个小时的实验,算不算劳动教育?晚上做练习题、做复习,做到半夜算不算劳动教育?一系列疑问产生的背后,是对劳动教育的界定不清晰。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发布会上介绍:“过去一段时间,劳动教育被泛化,实际上是用文化课的学习去取代真正的劳动教育,我们真正想要的劳动教育效果就没有了。”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劳动教育是干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体验,就会出现‘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强调要有经历、有体验,必须突出以体力劳动为主,做到有劳动、有教育,教育和劳动有机结合。”申继亮解释,小学阶段应该以家务劳动为主,随着年级升高,劳动范围会扩大,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还要注重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来开展有时代特征的劳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里的选择性必修模块,涉及许多现代化的劳动,比如电子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基础等。不能只限于传统的扫扫地、擦擦桌子,我们一定要把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时代发展,体验到新形态的劳动。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