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8日 星期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者:房伟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8日 02版)

        【光明论坛·温故】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代表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典出《礼记·中庸》。鲁哀公请教孔子为政之道,孔子提出为政的根本在于选贤任能,修身以仁。他为鲁哀公广说修身治天下之道,阐发“五达道”与“三达德”。在讲明行“九经”之法后,孔子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同“预”,二者均有预先计划、准备之义,此言旨在强调完善的规划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孔子看来,做任何事情,预先有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则会一事无成。比如,讲话前有所准备就能言之有据,不然就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前有所准备就能水到渠成,不然就会陷入困境;行动前有所准备就能及时化解风险,不然就会追悔莫及。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的长期发展有所规划,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无往而不胜。

        《周易·系辞传》有言:“生生之谓易”,世间万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变动不居、大化流行的“生生之道”正是凡事应有谋划的逻辑起点。面对天道运行不止所带来的未知性,处在天地间的人就要效法天道,循理而动,谋于未然之前。《周易·象传》言“既济”卦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正是此义。孔子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应该计深虑远,防患于未然。荀子也讲:“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在祸患发生之前就要有应对之策,做到有备无患。虽然时空环境不同,但先哲们所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全面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来讲,更是如此。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唯有以深谋远虑的洞察,形成完善的设计与规划,才能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态势,从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讲:“豫,素定也”“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诚”;在《朱子语类》中又说:“‘素定’,是指先立乎诚可知”。在他看来,“豫”有预先确定的意思,而这一动机产生的根源则在于内心之“诚”。朱熹以“真实无妄”释“诚”,也就是说,“诚”是一种真实可靠,毫不荒谬,表里如一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出于这种执政为民的诚心,从1953年开始,我国先后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前贤之论实非虚言!

        事业不仅在于谋划,更要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以说,“行”是“预”与“立”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华民族历来强调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他看来,成就仁德,离不开勉力而行。孔子弟子子路同样重视践行,《论语》记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他总是将自己所学尽快付诸实践,可谓雷厉风行,干净利落。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可预见性,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的指导下真抓实干,让规划变成现实。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即将踏上“十四五”的新征程,改革发展的任务越艰巨、前景越广阔,就越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房伟,系中国孔子研究院青年学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