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在《整合动物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提供了首个可信的华北豹区域种群现状评估。研究显示陕西延安子午岭林区是华北豹这一珍稀物种的关键分布区,该区域的华北豹种群也是国内发现数量最大和密度最高的豹种群。
消息一出,延安子午岭林区出没的豹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6年至2018年,延安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开展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食肉目动物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主要侧重检测虎豹种群。此次监测先后在延安子午岭林区沿线的大岔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布设15个监测区域,架设30台红外相机;在上畛子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布设10个监测区域,架设14台红外相机,采集到华北豹、豹猫、狐狸、狗獾、黄喉貂、狍子、环颈雉、野兔、野猪等动物影像。
除此之外,今年9月,华北豹再次出现在延安子午岭林区沿线,被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一名管护人员近距离拍摄到。
近年来,陕西延安子午岭林区的林业部门在生态保护修复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大力推进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位于该林区的延安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积极开展国土增绿,5年来完成国土绿化41.2万亩,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该局还设立了专职机构,并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同时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摸底和调查监测工作。据统计,该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5目9科43种,鸟类14目19科1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5种,还有大量的“三有”野生动物。有植物75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物种4种。
除子午岭林区之外,今年以来,秦岭林区红外镜头中金钱豹带着王者气度,迈着优雅沉稳的步伐,多次亮相,尽显风采。
2020年4月,位于秦岭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巡护员在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时,途经海拔2200米左右的大坪区域,偶遇一只野生亚成体金钱豹,距离仅30米左右,他们用单反相机拍摄到多张野生金钱豹高清的珍贵画面。这也是该保护区工作人员首次这么近距离观察野生金钱豹,首次人工拍摄到野生金钱豹。
当月,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省动物研究所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资料时发现,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种群重要走廊带区域内拍摄到野生金钱豹画面。2017年,省动物研究所在省龙草坪林业局辖区内建立了监测样地,架设了60余台红外相机,对重点物种和关键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受威胁因素等开展长期监测。
今年5月4日,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线摄影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从体型上看,是一只成年金钱豹,悠哉“漫步”于山林。
今年5月18日下午,陕西旬邑县马栏国有林场四名工作人员在林区日常监测巡查,途经辖区南寺北沟沟口约4公里处,偶遇一只形似金钱豹的野生动物。巡查人员立刻用手机拍下了多张较为清晰的照片,随后发送给陕西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的专家。经专家确认,该野生动物为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今年8月,地处秦岭南坡中段、陕西省镇安县境内的鹰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影像。这是该保护区建立16年来首次,也是镇安辖区内近40年首次拍摄到金钱豹影像。
金钱豹作为生态链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由于其生态地位的特殊性,生存条件相对苛刻。3年来监测样地多点监测到金钱豹活动痕迹,标志着秦岭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在不断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稳定增长。金钱豹作为生态质量的指示性物种,它们的迁移、定居也直观地反映出地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情况。
近年来,陕西林业部门持续加大秦岭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力度,秦岭森林覆盖率达到69.65%。先后建立各类保护区33处,总面积850万亩,占陕西秦岭总面积1/10,形成初具规模、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区群,陕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真真切切的成就。
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是全国连片增绿最大的地区,展现出延安绿、榆林绿、关中绿、秦巴绿,绿色正在由“浅绿”向“深绿”渐进,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3438.08万亩。全省自然保护地共计203处,面积达183.85万公顷。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43处、面积5.6万公顷。同时,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发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生态修复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国宝级野生动物种群逐渐恢复扩大。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273只增加到345只,栖息地面积扩大至540多万亩;陕西境内朱鹮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4100余只,分布范围扩大至汉中、安康、商洛、西安、咸阳、铜川、宝鸡等地;羚牛、金丝猴野外种群数量分别达到4000、5000余只,栖息地面积逐步扩大。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赵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