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红线女与粤剧《山乡风云》

    作者:孔庆夫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4日 16版)

        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的作者是曾任粤中纵队司令员、广州市委书记的吴有恒。据其子吴幼坚介绍,这部具有中国传统侠义小说的风格和浓郁的岭南特色,讴歌了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五邑地区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作品,是其父真实经历的写照。1965年,吴有恒与杨子静、莫汝城一起将《山乡风云录》改编为粤剧《山乡风云》。

        《山乡风云》由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罗家宝等主演,同年7月该剧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时得到极高评价,被誉为“现代粤剧的里程碑”“革命化与戏曲化结合的榜样”,后被十几个剧种移植。1965年底,红线女率《山乡风云》剧组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观看,并给予高度赞扬。《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红线女运用了粤剧中武生的某些传统动作和多变的二簧、梆子唱腔,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且具有深厚阶级感情的革命军人形象。”(《粤剧革命化的新成就》)当时国内戏剧界把粤剧《山乡风云》与京剧《红灯记》相提并论,“北有《红灯记》,南有《山乡风云》”。

        《山乡风云》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我华南游击队主力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机向我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对我留守游击队进行了残酷的扫荡与围剿。游击队女连长刘琴在与上级取得联系后,按照指示,秘密从海上转移到那横山区,改编为武装工作队,以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刘琴乔装为桃园中学教员潜入桃园堡,消除了恶霸地主刘立人的怀疑,并取得其宠女四小姐的信任,后在婢女春花、马弁黑牛等人的帮助下,利用中秋拜月会之机,里应外合解放了桃园堡。剧中刘琴的原型是珠江纵队海燕分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书冯坤,红线女饰演的刘琴,对粤剧《山乡风云》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作家草明在给红线女的信中这样写道:

        《山乡风云》如一声春雷,为粤剧革命带来成功的第一个喜讯。它内容是革命的,形式又是粤剧的……当我看到你脱下了红缎绣花鞋,换上灰色军服,你的清脆的歌喉到底唱出了:“进山乡,树红旗,把虎狼灭尽”“如今带路人有共产党”“翻天覆地斗一场”了。尤其是我听到你悦耳的歌声中增添了刚劲、果断的音色,表现了强烈的革命感情,更禁不住要高声向你祝贺!

        据红线女回忆,当时剧组开赴罗浮山,她与当地战士一起训练、生活了15天,体验了解放军战士的昂扬气质和保卫祖国的献身精神,《人民日报》还做了相关报道。她之所以能成功演好这个角色,源于“在部队的体验”,是《山乡风云》培养、锻炼了自己。红线女扮演的刘琴,柔中带刚、刚中有柔,为女连长时果敢、文静,为女教师时英武、温雅;剧中演唱时,声线圆润、刚毅多姿,“红腔”韵味令人难忘。

        在“1947年秋华南某山区”一场中,刘琴身着军装出场时的定型、云手、圆台、整理腰间的皮带和手枪、扶正头上的军帽、叉腰、卷衣袖等动作及【快十字清中板】“望群山,接青天层峰险峻……叫山乡,怒翻起革命风云”等,开宗明义地展现出游击队女连长的飒爽英姿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在“当晚何奉家”一场中,刘琴【反线中板】“穷苦人齐心就有力量,千溪齐水涨,河水变汪洋”唱段,以及【反线七字清中板】“如今带路人有共产党,红旗打起二十多年长……要剪破天罗,冲开地网,翻天覆地斗一场”等大段唱词,伴之以一系列云手、圆台、造型等表演技巧的使用,不仅展现出红线女娴熟的演唱功底,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在“刘立人家”一场中,刘琴身着蓝色旗袍、颈戴白围巾与身穿长衫、佩戴眼镜的桃园中学林校长共同出场的舞台设计,将刘琴“掩住刀光剑影,装成淡定娉婷”的地下党身份表明。而此时恶霸刘立人压迫佃户卖儿卖女来交租的画外音此起彼伏,刘琴强忍怒火与仇恨,一曲【霸腔滚花】“来到虎穴狼窝,眼看吃人景象,这边卖儿抵债,那边血溅刑场,霎时间,激起心头怒火三千丈”唱段,将刘琴刚烈粗豪的军人性格和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刘琴的书房”一场中,开场时,在得知我野战大军挺进中原,敌人望风披靡时,红线女饱含深情地唱起了《刘琴抒怀》,在【梆子中板】“中原万里炮轰鸣,遥看万杆红旗,插遍平原峻岭”、【滚花】“直到人间春色满,天地尽澄清”等唱段中,红线女以独白、朗诵、云手、身段、圆台等表演技巧将化身教师、潜入敌营伺机破敌的决心娓娓道来,并将刘琴身入虎穴那韬光隐曜的心情、胜利在望的喜悦、等待战斗命令的焦灼、破堡的信心、重着军装继续战斗的革命豪情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在紧张的戏剧冲突中,营造了片刻轻松的舞台氛围,一张一弛,很好地控制了戏剧冲突的走向。

        在第八场大结局“中秋之夜,桃园堡内拜月场”一幕中,桃园堡北门升起代表进攻信号的红灯,背景音乐中冲锋号响起,攻堡正式开始。刘琴、虎子、林校长等纷纷投入战斗,刘琴拳打脚踢、枪打“斩尾蛇”;虎子与乡长及其帮凶相遇后大段对打中毯子功、跟头功、空翻等舞台技巧的使用;黑牛与番鬼王相遇后大段的对打等,都体现了红线女、罗品超等扮演者精湛的舞台技巧和优秀的做功。

        《山乡风云》继承了“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戏曲考原》)的戏曲宗旨,红线女继续按照她演刘胡兰时的经验,多方面探索如何借鉴和改造戏曲旧程式作为表现革命英烈的艺术手段。1965年9月,《山乡风云》在深圳公演时,不少香港同胞也慕名前来观看。当时香港观众来深圳看戏,一般都会买几瓶国产名酒,戏演到精彩处,观众忘情鼓掌,手中的酒瓶掉了一地,白酒满地流淌,一时传为笑谈。香港戏剧界人士将《山乡风云》誉为“革命的粤剧,粤剧的革命”。

        五十五载岁月流转,游击队女连长刘琴那英姿飒爽的艺术形象依旧铭刻在人们心中,显示出粤剧的无穷魅力与红色经典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孔庆夫,系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