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高原“避风港” 暖了师生心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04版)

        【走笔囊谦】

        室外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室内暖意洋洋、欢声笑语。11月19日,在囊谦县着晓乡寄宿小学,300名师生载歌载舞,庆祝校园内的阳光房竣工投用。

        这处阳光房建在校园的后坡上,整体采用的是玻璃钢架结构。屋顶和四周全部用玻璃封闭,在遮风避雨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了光照。同时,还配置了电动遮光帘,触动开关,一幅幅帘布拼接起来能遮住顶棚。从外部看起来,更像是一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为这个高原上的小学增加了几分科技感。

        阳光房室内十分宽敞,面积有600平方米,设施也十分齐全,除了设置有图书阅览区外,还有文艺排练区、课外活动区,一投用就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午饭过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涌进阳光房。他们或拿着书本,大声诵读;或是凑在一起,做起游戏。四年级的卓玛拉毛换上心爱的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的舞蹈,一曲接着一曲。“原来我们排练舞蹈的时候,因为天太冷,都不敢换衣服,现在有了阳光房,各种漂亮的衣服都能穿,一点也不冷。”

        温度计显示,当时室外温度为0℃,阳光房内温度则是11℃。

        受益的不仅有孩子,还有老师们。在三排教师宿舍门前,分别开建了3间100平方米的小阳光房,让宿舍的温度升高了不少。副校长张广伟说,原来晚上要盖三床被子,现在两床被子就够了。

        皮肤晒得黝黑、身着羊毛夹克的张广伟,家在2000多公里外的河南开封。2009年到着晓乡寄宿小学工作后,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他没有离开。“这是囊谦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小学,这几年,县里改扩建了教学楼、宿舍楼,新建了食堂、风雨操场,现在爱心人士又捐建了阳光房,希望能把更多的老师留下来。”他说。

        着晓乡寄宿小学是全乡仅有的一所学校,所在处海拔4600米。这里气候条件异常恶劣,冬季从每年的九月持续到来年的六月,一年到头降雪不断,严寒和大风让师生们吃尽了苦头。全校现有学生253名,教职工34名,其中正式教师仅有8名,代课教师14名,还有12名后勤人员。

        为了改善师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一场爱心接力跑拉开了序幕。

        曾担任过着晓乡党委书记的囊谦县委宣传部长索南扎西,一直牵挂着着晓寄校的师生,多次呼吁社会力量捐建一座阳光房;光明日报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方争取、积极联系;启明公益基金会慷慨解囊,出资修建阳光房,并捐赠内部设施和图书,基金会发起人汪静女士专门写下“阅读点亮人生”的寄语,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今年6月,阳光房建设正式启动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施工方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冬季到来前完工,给师生们增加了一处“避风港”。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师生们带来温暖,我们感到非常幸福,也希望能够为助力囊谦发展继续尽一份绵薄之力。”启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庆明说。离开时,五星红旗迎风高高飘扬在校园里,在四周雪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在呼呼的风声中,也格外悦耳动听。

        (本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