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探索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摸清10个试点区县水流、森林、山岭、矿产等七类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还给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省管河流、重要湖泊等重要保护区等划清了责权利边界。以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目标,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法,给贵州的绿水青山记下了一本放心账、明细账、明白账。
山水林田湖草,个个有归属
今年1月,贵州省息烽县下红马水库管理所和开阳县贵州开磷有限责任公司水权转换交易成功签约,将板厂水库每年农业灌溉富余的30万立方米水资源使用权转让给工业和生活。像这样的水资源使用权交易在贵州已经不是新鲜事,由于进行了多种类型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确权,山水林田湖草都有了责任人和权利人,可以依法进行公开透明的交易,极大促进了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
锦屏县森林资源丰富,“木头财政”曾长期占这个县的财政收入的60%。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以后,天然林成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资产,禁止砍伐,而集体林场的采伐权也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确权促使创新,他们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畜禽养殖、森林旅游康养等产业,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林业产值的双提升。2019年林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森林覆盖率近80%。
据统计,贵州省10个试点县共登簿128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自然资源总面积约164.21万亩,矿产资源首次登记5个县的533个登记单元,涉及煤、铁等20种矿。10个试点县还在各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划定了生态红线、特殊保护要求、用途管制要求范围,查清了登记单元内的规划布局、保护范围、功能分区、管控要求,为下一步统一建立国土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省市县乡村,级级有办法
在贵州赤水,干部离任审计有一项重要内容: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调整等方面的审计细项412项,涉及国民经济5门类13大类18中类20小类。像这样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探索在贵州各级都在不断涌现。
贵州编制了《贵州省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确权登记技术办法(试行)》,按照相对完整的生态功能、集中连片的原则,在面积1000亩以上的区域预划登记单元,从而打通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登记路线方法。
在湄潭县兴隆镇金花村大青沟组,在各种资源确定权属关系并颁证后,村集体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整合村集体和村民资源,打造出了以茶旅花海为主题的“七彩部落”乡村旅游项目。在实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后,贵州各地在迎来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同时,一、二、三产业正在融合发展。
贵州还推行省级大集中模式,研究制定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平台数据库标准》,10个试点县(市、区)的自然资源登记成果都在省级不动产登记平台上登簿,实现“一张图”登记不动产和自然资源。
试验示范探索,条条有经验
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贵州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了经验。首次在省级解决了自然资源是什么,有哪些,确什么、登什么的问题。进行了两种自然资源资产确权,一种是全民所有的7类自然资源,另一种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保护区域的7类自然资源。前者登记国家所有权,后者登记国家所有权或集体所有权。
贵州还将各类已有的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特殊保护要求等保护界线统一落到登记单元附图上,记载在登记簿上,依法向社会公示,监督地方政府认真执行生态保护政策。
通过开展自然资源统一权属调查,采取现场指界确认、权属纠纷调处、划定争议区等手段,固定权属争议区,基本解决了自然资源所有权边界模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不断被蚕食等问题。
(本报记者 吕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