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当好梵净山的守护者

    贵州省铜仁市创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机制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8日 05版)

        这个冬天,梵净山下寨抱村的455户群众不用再上山找柴了。一周前,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管理局太平镇管理总站给他们免费发放了电磁炉和全套炊具,一起送来的还有森林防火的科普宣传。像这样的“节柴改灶”行动已经在梵净山所在印江、江口、松桃3县开展了两年,随着5000多户群众不再烧柴做饭,森林火情不断减少。从单一禁止,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铜仁市正在探索一套管理世界自然遗产的新机制。

    梳理权限共管共建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201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拥有以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6.5%,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梵净山总面积41900平方千米,管理权限涉及3个县和10多个部门。为此,铜仁市专门重组了梵净山管理局,制定了《铜仁市梵净山管理条例》,实施了《梵净山社区共管共建实施方案》。为确保涉及梵净山的执法权限不交叉、不遗漏,他们梳理了与梵净山保护管理相关的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整合了各方资源,又节约了行政成本,保护管理工作高效推进。

        铜仁市建立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和资源管理联动机制,形成了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协作联动执法和联合管理各类自然资源的工作格局。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社区共管共建的模式,减轻了群众对梵净山资源的利用和依赖度,缓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民生导向群众受益

        江口县快场村位于梵净山的进山通道上,无论观景还是歇脚都是一个绝佳位置,可这里曾经却是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梵净山管理局从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入手,通过支部引领、村组带头、群众自治,帮助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开设“垃圾兑换银行”、整治人居环境,乡风民风发生了根本转变。

        软环境好了,好项目也越来越多。“我们引进户外拓展、苗寨建设等几个项目,打造‘周末集市经济’,让更多农户依托生态旅游增收致富。”快场村驻村第一书记余飞说。由于处于景区缓冲区,该村不能大面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畜牧养殖,村里就搞起了生态养蜂产业,目前全村一半以上农户养殖蜜蜂,因为绿色有机,供不应求,仅此一项群众户均增收八九万元,快场村也走上了收入与环保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之路。

        铜仁市在加强梵净山管理中坚持民生导向,先让群众收获生态红利,再引导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用好遗产地的专项补助资金,向改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在遗产范围外,重点打造百里锦江黄金旅游观光带和梵净山、主城区景点组成的“一带双核”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山地观光旅游产品。加大生态产业培育,建设食用菌、中蜂养殖等高效农业示范区,依托丰富优质水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带动当地贫困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同时积极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搬迁;积极兑现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020年,兑现国家公益林面积16.4万亩的资金242.3万元。

    运用科技提高效能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热情不减,梵净山景区虽然持续降雨,但每天都满额接待。虽然面临疫情压力,但景区秩序井然,这得益于梵净山管理局引入的“全网实名制分时段票务系统”“双重安检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不仅提高了游客的购票效率,还便于严格执行“区内游,区外住”的规定。景区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游客最大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智能评估,为科学地管理梵净山生态旅游提供了依据。

        梵净山管理局建立森林防火大数据平台,整合保护区基本建设项目和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资金1327万元,建立37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和24个路口视频监控点,基本实现了重点区域火灾预警监测全覆盖。同时,建立了森林防火县、乡、村三级联防机制和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做到森林防火联合巡护、联防联控。

        铜仁市注重不断提高梵净山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科技支撑力。今年8月,该市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聘请中科院郝小江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彭华研究员为市政府顾问,为梵净山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遗产地水质、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建立植物监测固定样地30个,安置动物监测红外相机110台。

        (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