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旧改让市民感受“广州温度”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6日 04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视察时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殷殷重托,照亮了前方的路,坚定着必胜的信心。两年来,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在羊城大地开花结果,老城市不断焕发新活力,追梦人讲述着奋斗历程。

    推旧改:给村民提供最大的保障

        广州市黄埔区九佛街远离市区,这里的村庄有着近千年历史,曾有过“身属广州、活在乡野”的尴尬。在纳入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范围后,如何让村民融入高速城市化发展,是摆在所有九佛人面前的艰巨课题。

        今年6月以来,九佛街党工委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了旧改全覆盖的策略,截至10月中旬,已完成拆迁面积290多万平方米。以往“老大难”的拆迁问题,在该街道11个旧改项目中被一一攻克。石窝洞、山龙一、二社项目分别实现100%和99%的表决通过率,一个月整体拆除完毕,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九佛街这个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农业区域,正全速推进旧村改造,誓用3年时间,绘就一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蓝图。

        九佛街党工委书记姚锦全说,在这背后,党建引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村党支部党员们加班加点、全面推进,充满了信心和决心。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旧改项目村民都拥有优选权,优先选择回迁的地址,再设计融资区地块,这等于是给村民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谋发展:村民变市民过上好日子

        广州市黄埔区山龙村过去远离交通要道,缺乏发展空间,村民一直以务农为生。幸运的是,村里赶上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2018年村民投票,99%的人支持旧村改造。周边很多村都选择整村搬迁,但山龙村村民想到这里流传了几百年的历史,所以还是选择留住自己的根。山龙村90后村支书陈锐康说,未来通过旧改,这里会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还包括医疗站、活动中心等,对村民来说是人居环境的大提升。

        按照旧改政策方案,开发商将配套建设约20万平方米的集体物业给村里,这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底。村民们将来可以提供城市服务,比如做保洁、保安及园林绿化服务,在家门口工作,也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讲传承:旧村改造结合古村落保护

        莲塘村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长久以来交通不便,拆迁工作进行得比较晚,因此得以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非常珍贵,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记者在村里看到,莲塘村把古村落保护、乡村振兴和旧村改造结合起来,村落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莲塘村修志人蔡唯朗介绍,莲塘村现存有时四陈公祠、鸿佑家塾、莲塘第一食堂旧址、莲塘营部第二食堂旧址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莲塘村保留着两座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公社食堂,一座由原来的民房改造而成,另一座则是当时新建的苏联式建筑,都保存得非常完好,这是非常宝贵的近代历史遗存。蔡唯朗希望这些历史建筑能原样保留并得以修缮,“修旧如旧”,以后总有机会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利用。

        “改造一片村,再造一座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周亚伟说,“黄埔区作为广东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的试点,既要大胆探索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三旧’改造的体制机制,又要保留城市更新的‘黄埔记忆’,留住乡愁。”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