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主题为“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原因,本次论坛聚焦于“数字经济与科技抗疫”。事实上,数字技术不仅为抗疫提供了科学的手段,而且也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引擎。互联网技术虽然是战后新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但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性的技术支撑。无论是大数据云平台,还是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至于当今普遍使用的各种自媒体、流媒体、融媒体等,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不仅如此,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特殊的方式重组人类社会,重构人类思维,以及重塑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秩序。正因为如此,加强互联网治理,不仅关涉个人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而且也关系到国际社会的安全和人类的总体性安全。
对于互联网,中国同样是一个后来者,直到1994年中国才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从那个时候起,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各种上网工程更是如火如荼地推进。如今,中国网民已发展到接近10亿的超大规模,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深深地改变了中国社会,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中国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与世界的信息共享。也就是说,从信息共享方面来看,中国与世界早就互联互通了。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并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可能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在推进世界信息共享和世界交互联系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对世界产生了安全威胁。因此,如何规避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规避它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威胁,就成为各国互联网治理的基础性理由。不过,互联网治理的目的在于使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为世界各国提供相应的服务,使世界各国更好地共享互联网的技术成果,特别是使互联网成为全世界的“联通之网、和平与安全之网、合作之网、繁荣之网”。
然而,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却因一己之私而针对中国采取所谓的“清洁网络”行动计划。今年8月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记者发布会上宣布“清洁网络”计划,直接点名针对包括中国移动、百度、华为等在内的7家中国公司。他声称,美国正加紧努力从美国数字网络中下架“不可信”的中国应用,并将TikTok和微信并列为美国的“重大威胁”。
美国多次采取“清洁网络”计划究竟是什么目的?简而言之,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具体的“清洁”措施来“保护”美国的电信运营商网络和基础设施。它的具体措施分别为:一是“清洁”承运商,以确保不受美国信任的中国电信公司不为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国际电信服务,要求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撤销并终止对中国四家电信运营商的授权。二是“清洁”商店,以督促美国应用程序商店删除不受信任的中国软件。三是“清洁”应用程序(软件),以阻止中国华为或者其他不被信任的供应商预先安装或下载、使用美国受欢迎的应用程序。四是“清洁”云端空间,以保护美国最敏感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知识产权,防止一些重要的信息被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移动等中国公司的云端系统“获取”。五是“清洁”电缆设备,以确保连接全球互联网的海底电缆设备传输信息不会被破坏和泄露。更不可思议的是,为了对华为全方位围堵打压,美国扬言要联合其他国家打造“清洁国家联盟”,以便在互联网上对中国实行“屏蔽”。
美国此举究竟是“清洁网络”,还是在阻止互联网发展?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交互性,这同时也是互联网最基础性的价值。如果人为地采取所谓的“清洁”行动计划,对一部分国家隔离和“屏蔽”,就人为地消弭了互联网的开放性,也消解了互联网的交互性。那么,互联网就不能称为互联网了,即便存在着“联”,那也不是互联了,而是单向性的单联了。互联网是全球公共产品,互联网治理理应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各方面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家行为规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鉴于此,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互联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互联网治理观。
早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程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指出了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总体观,即“以人民为中心,以强国为要务,以政府为先导,以法律与社会秩序为基础”。在这个互联网总体治理观之下,中国互联网治理观的具体内容表现为:
第一,以维护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空间的安全为前提,加强国际合作。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讲话中就强调,《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鉴于此,中国倡导尊重网络主权,坚决反对网络霸权,坚决反对借助网络技术干涉他国内政和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第二,坚持以互联网领域的开放合作为契机,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互联网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技术,是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之一,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然而,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依然处于互联网之外,或者处于互联网的边缘,根本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的文明成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际政治经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不均,而互联网“上游”大国不仅没有利用技术来促进世界的均衡发展,反而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分化的裂度,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事实上存在着“信息鸿沟”“数据鸿沟”。鉴于此,中国坚持互联网的开放原则,以此来促进世界各国共享技术文明的成果。
第三,坚持以安全为前提,聚焦于打击各种网络犯罪。互联网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是无序性的,更不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必须坚持在法律规制之下的互联网开放性。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借助于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就屡禁不止,包括以国家安全设施为攻击目标的黑客、以盗取个人隐私信息为目的的各种病毒、以攻击战略对手为目的的网络战、以国际主流社会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为目标的各种网络恐怖主义,以及以毒害未成年人为目的的各种不健康网络信息,等等。秩序之下的自由是互联网开放性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秩序,互联网就成为一个远古时代的丛林,有可能各种“病毒”沉渣泛起。因此,既要尊重开放性下的意愿表达,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的虚拟性并不能遮掩网络空间的主体真实性、相似性。因此,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第四,在坚持对互联网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以互联网为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互联网治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互联网治理的目的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使互联网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之形成世界经济新动能。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正陷于困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世界合作的大势不会改变,积极全球化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只不过它们都将以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互联网支撑下的数字经济就是这方面最重要的表现。中国就是在互联网有效治理的前提下,不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建设,并希望通过中国的努力来推动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
第五,加强互联网治理,使之成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和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民心相通尤为重要,促进民心相通最关键的路径就是跨文化交流。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其天然地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因此互联网治理就是要以一个健康、有序的互联网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作者:胡键,系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