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初期的全面恐慌、封闭停摆之后,各国正在艰难走出至暗时刻。在这个爬坡过坎过程中,各国的国际合作意愿越强,协同治理行动越切实,越能增强彼此的力量,加快走出的步伐。对于大国来说,尤其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回应需求,顺势而为,凝聚共识和行动。
经过8年渐进的谈判,在中国等国家共同努力下,涵盖了15个成员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成为目前全球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跨大洲、涵盖现有区域联盟(东盟)的自贸区,实现了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对接,给全球阴霾增添了鲜明的亮色,坚定了各国团结合作的信心,为全球治理新局面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对于各国来说,在全球性危机不断生成转化的背景下,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事业尤其需要勇气和智慧。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始终站在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潮流中,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与全球安全与发展自觉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国的站位、冷静、担当和中国的治理智慧。
在全球疫情应对中,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的实践举措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治理智慧:
首先,全球治理是共情之治。从长期来看,良好的全球治理是任何国家实现高质量国内治理必不可缺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没有良好的全球治理保障,任何国家,即便是大国、强国也不能凭一己之力持续解决好国内问题,更无法在激荡的全球风险中独善其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理应进入各国国家治理的日程之中。
然而,囿于各国自身利益、观念眼界、国家间的纠葛矛盾以及国家的治理能力,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各异,立场难以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努力摆脱固有的理念羁绊和利益束缚,从全人类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出发,寻找各国之间的认知、利益的交叉点,情感的共鸣点,积极塑造全球共识,将交叉点扩展为同心圆,将共鸣点转化为行动力。全球疫情的暴发,凸显了各国需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急他国之所急,想他国之所想,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和使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发展中国家债务安排等各国共同关注的治理问题上,积极回应,切实作为,为全球经济治理秩序的稳定,全球发展治理的推进以及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拓展作出了贡献。
其次,全球治理是顺势之治。全球治理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但也是一个长期、不平衡发展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会遭遇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产生推进速度、深度的明显差异,但不能就此失去推进全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彻底退守本国治理的“一亩三分地”,更不能推卸全球治理停滞的责任,甚至将国内治理危机的责任转嫁给他国和国际社会。
要持续推进全球治理,就需要各国,尤其是大国有长远眼光、全球观照,顺势而为,循机而动,顺应而不是逆历史发展潮流方向。世界经济是大海,不能通过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只有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重启和复苏。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
最后,全球治理是破局之治。全球治理正在遭遇风险和危机。但风险与机遇并存,危机蕴含着转机。这有赖于各国如何识别应对转换。如果消极等待、自暴自弃,就会错失良机,如果积极应对,就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对于全球治理的破局之路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等。
全球治理的破局,有赖于全球治理问题进入各国国内治理议程,获得国内资源的投入,转化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作为大国,中国积极推动国内治理改革,为全球治理的破局提供动力。针对全球疫情暴露的各国应对疫情的制度和能力短板,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推动全球疾病大流行防范应对能力建设,呼吁并切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化。这些都说明,在全球疫情的严峻考验中,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切实的行动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的破局。
(作者:杨雪冬,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