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0版:新浦东 新上海 新征程·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书写人民城市的荣光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篇章”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10版)

        航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计海新摄/光明图片

        读者在上海中心大厦朵云书院内阅读。新华社发

        秋日的午后,沿着黄浦江东岸漫步,能感受到这一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每天都在生长。你可以在岸边吹着徐徐江风,看海鸥与芦苇共舞;也可以走进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触摸当年亚洲最大粮仓保留的工业遗存;还可以看时装大秀,感知潮流之美。这里,既有沿途皆风景的半程马拉松赛,也有让人热血沸腾的全球电竞比赛,既有纷至沓来的世界顶级乐团、舞团,也有充满地方特色的“上海沪剧艺术节”。而沿江的22座望江驿,随时敞开门厅,等待人们去探秘——里面可能是安静的书房,也可能是热闹的直播室。小小的驿站,用温暖的空间承载人们的需求。

        一滴水可以映照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大推进三大攻坚战力度,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江流宛转,浩浩汤汤,浦东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浦东三十年,折射出“中国之治”所具有的世界价值,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大地上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源。

    高质量发展,成就“世界窗口”

        2020年11月8日,一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揭晓,上海再次排名第一,实现“八连冠”。这是国内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的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外籍专家评委团队包括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位图灵奖获得者。

        这是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更是“中国之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凸显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1990年,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这是中央打出的一张“王牌”。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这一战略决策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会倒这一全球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30年开发开放,浦东披荆斩棘走过的每一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浦东陆家嘴,一片“亿元楼”的森林中,不乏宜于休憩的草地、长椅,和栖于百年老宅的吴昌硕纪念馆。关于陆家嘴,行业内有一种说法:“陆家嘴的每栋大厦,都是一条站立的金融街。”登临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到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这里陈列着诸多与上海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邀到访的市民和游客在阅读中探索这座城市的基因。

        位于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则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建立的楼宇党建阵地,由此得以窥见支撑这片寸土寸金、快速发展之地的内核。以此为“旗舰店”,金融城区域打造了10个片区分中心和30个楼宇党群服务站,覆盖金融城区域368个基层党组织、9377名党员,通过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区域联建、党群联动、政企联手,探索特大型城市楼宇党建的新路径。

        视线向东,浦东张江科学城,集聚了众多“超强大脑”。上海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李政道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学设施项目和创新转化平台扎根在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从“中国芯”到“创新药”,从“蓝天梦”到“智能造”,从“未来车”到“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正助力浦东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那么浦东就是其中最为丰富、最具成色的一面。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说:“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实践,深刻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以人民为中心,创造高品质生活

        11月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一场以“美好生活·更新之场”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成果展在浦东新场古镇举办。从观音兜、马头墙到古银杏、新凤蜜露桃,从千年盐都到桃源水乡,这座“活着”的古镇,正成为年轻人生活创业的幸福“新场”,同时作为“江南水乡古镇”阵营的一员,与江浙共11个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没想到在家门口参与这样的大事。”“85后”的李颖佳是浦东人,选择到新场打造吸引年轻人集聚的文化艺术空间闻山集。他谈道:“新场古镇有一颗柔软的心,让人情不自禁放慢脚步,爱上生活。这几年,古镇的河道治理、老房子的风貌保护这些细节,做得越来越好。”

        家门口的变化不止这些。浦东打造的“家门口”服务体系,通过把居村委改造成服务站、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做到服务零距离。在浦东惠南镇,干部的办公间变成群众的活动地,从居村书记、主任到社工,全部下楼办公、集中办公、开门办公,共享空间、共享工位、共享电脑,倒逼居村干部少坐班、多走访,与群众打成一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内涵,也指明了建设主体和动力源泉所在。以更高标准推进政府改革,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的改革取向,不仅是政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方法论。

        生活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不唯浦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在上海落地生根。石库门居民告别“倒马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把养老服务嵌入社区……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上海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倾听居民声音,回应大家关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打造超大城市治理样板,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从垃圾分类,到街面治理,从共享单车的摆放,到垃圾清运车的配备情况,城市运行的每一次脉搏跳动,都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中。在浦东城运中心,“城市大脑”经历迭代,今年迎来3.0版的全面升级,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打造更精细、更完善、更科学、更智慧、更高效的“一张网”,使城市治理变得更加精细。

        全国80%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尤为重要。破解“城市病”也是世界难题。城市治理如何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患于未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

        上海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贯穿城市治理,以“绣花”功夫守护人民的城市,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的有力支撑下,加快软硬件建设,更好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最终达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的目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说,“在两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探索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尝试运用实时在线的数据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城市的管理者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

        坚持人民城市的属性,既突出共享,又强调共建共治,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上海正加快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面向未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下一个三十年,青春昂扬的浦东、生机勃勃的上海,将继续向世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