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铸就信史 鉴往知来

    ——新时代陕西考古工作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孙周勇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9日 14版)

        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指出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阐明了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八千载文脉存续,百万年古迹可觅。中国考古学的发端与发展始终与三秦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同频共振。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文化积淀深厚,考古成果丰硕,是中国考古学研究之重地,是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环节。

    依托重大考古发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依赖得天独厚的地下遗存,几代陕西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躬耕田野,从潼关到陇原,从塞北沙漠到汉水盆地,陕西考古事业一路走来。从1958年开始,陕西几乎每十年就有一个依托重大考古发现建设的博物馆出现,孕育了半坡、秦始皇陵兵马俑、法门寺、汉阳陵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型遗址博物馆,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金色名片”。

        促进经济发展,溯源古代文明,考古从未缺位。自1990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陕西共有26项考古成果入选。半坡、周原、秦雍城、秦咸阳城、兵马俑、汉唐帝陵、汉唐长安城等遗址发现,揭示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与连绵不断的发展脉络。近年来,石峁、芦山峁、血池、杨官寨等考古新发现,韩城梁代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统万城等博物馆及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也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重要载体。

        让文物活起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繁荣文化遗产事业,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19年8月,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陕西考古博物馆”破土动工。陕西考古博物馆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座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史的考古专题性博物馆。其建设基于新时代考古工作的新使命、考古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通盘考虑陕西文物考古事业的现状与未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国际一流考古研究机构,推动中国考古学发展,是陕西考古人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对新时代的庄严承诺。我们力争在2021年中国考古学诞辰百年之际,建成国内首家考古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全面展示中国考古学科百年发展取得的硕果,全景式展现考古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熠熠生辉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成就。

    开创交流合作新局面,彰显中华文明独特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考古工作者肩负着遗产发掘者、文明传播者的历史使命,考古工作也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纽带。

        陕西考古工作者始终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流合作理念,开展一系列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考古工作机构先后与美、英、法、德、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知名高校与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受聘为客座研究员,国外最新的考古工作理念和研究成果也得到及时介绍。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创办了“中美田野考古学校(杨官寨)”,先后接纳了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90余名在读考古及艺术史专业学生。该校已经成为海外考古学与人类学专业学生了解中国考古动态及研究方法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陕西考古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

        随着陕西考古实力在世界考古领域的稳步崛起,一批考古科研机构迈出国门,放眼世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行了多项联合考古工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

    创新工作模式,努力谱写新华章

        近4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基于多学科联合攻关理念下的田野考古,促进了考古领域由偏重物质文化史研究向社会史探索的巨大转变。依托丰厚的地下文物资源,陕西考古工作者与时俱进,提出了“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工作原则,探索实施了“大范围调查、重点区域勘探、小面积发掘”的考古工作模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

        在坚定文化自信上,考古学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这一论断把考古工作的价值与定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陕西考古人将以此为契机,着力推进“南流黄河西岸与秦岭北麓旧石器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力争使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研究取得突破;依托“考古中国”项目,着力推动以“石峁、芦山峁”为核心的龙山时代考古,推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研究;围绕都邑遗址,开展以礼乐文明和制度文明为核心的“周秦文明起源与发展综合研究”,以汉唐都邑与帝陵为代表的盛世文明考古研究,深度挖掘遗址的丰富内涵,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陕西考古人将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学人奋斗精神,立足三秦考古沃土,按照“强化科研,规范管理,服务社会”要求,加强多学科深度融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考古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增强在世界考古领域的话语权,努力用陕西考古的丰硕成果为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揭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作出贡献。

        (作者:孙周勇,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