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范长江是践行“四力”的先驱和楷模

    ——写在新中国第二十一个记者节

    作者:颜春龙 陈锐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9日 02版)

        【新闻随笔】  

        2020年是新闻巨子范长江逝世50周年。作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主要创始者和领导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文章、事迹、精神至今照亮着后人前进的道路。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记者等明确提出增强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核心的“四力”要求。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增强“四力”的重要性,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新闻史上的标杆人物,范长江的脚力之遥远,眼力之敏锐,脑力之深邃,笔力之强劲,令人敬佩。今天记者“四力”所要求的群众思维、实践思维、政治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受众思维、创新思维的历史系谱,皆可在范长江的新闻实践中追溯到历史踪影。

        范长江具有一副深入实际的“过硬脚板”。《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的诞生,靠的即是范长江惊人的“脚力”。他说:“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记者要学习、研究和回答“从群众中提出的”各种重要问题,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能弄清“全国人民关心的大问题”,无论是“只有天在上,嶙嶙万山低”的川西雪山、“往往陷死人马”的烂泥草地、“虎狼成群出没”的原始森林、“漠漠穷边路,迢迢一骑尘”的西北大漠、还是战火未熄的民族解放战争前线,都是范长江的足履之地。以其西北考察为例,历时324天,行程12000余里,从“脚力”的功夫上来讲,这在当时的新闻界可谓无人出其右。

        范长江具有一双透视现实的“火眼金睛”。他认为新闻工作“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等于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我们当新闻记者的人,有将各种关乎国民的政治问题及早详细公正为读者报道的责任”。他始终坚持“以中国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内容”的立场,从“大处着眼”“远处发挥”,因而对社会热点、发展难点和民生焦点看得清、看得透和看得远,达到见人之所见与见人之所不见的境界。他的西北考察,公开报道红军是“北上抗日”并不是“流寇”,日本侵略势力已深入西北,轰动全国的“西兰公路”实为“稀烂公路”等等,被誉为震撼全国的杰作。

        范长江具有一个长于思考的“超级脑袋”。这是他总能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抓住国人关心的“头等大事”,创造一个个载入新闻史册的“历史第一”的核心原因。他要求新闻记者的知识“既要博,又要精”,力以行之。他还注重在实践中观察、学习、思考,因而对现实问题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以《中国的西北角》为例,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知识,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宗教、哲学、文学、教育、交通等诸多领域,纵论古今中外,指喻今事时弊。在介绍西北知识之外,他希望读者以“日本之攻略西北,不是‘借地防赤’,也不是简单的领土扩张,而是一种非常狠辣的对华军事大策略的实施”的眼光来看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具有一支妙笔生花的“传神之笔”。他认为“一个健全的记者”,在表达方面“写论说、通讯、特写、译电、打字、翻译和表达”皆必不可少。“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这是时人对范长江笔力的高度赞誉。其作品之所以传播如此广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笔下见人见事见真情。他认为记者应当面向群众,“甚至学习写作技巧,也可以拿群众作一面镜子”。他的笔下既有来自底层的呼声,也有对上层奢靡之风的否斥,以及对面善心狠的外国传教士、咄咄逼人的日本间谍的揭露。他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使人读之为之动容,也因此奠定了旅行通讯在中国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正如方汉奇先生所说:“范长江是历史贡献给我们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最优秀记者之一。”站在当下的角度观察,范长江毋庸置疑是践行“四力”的先驱与楷模。同样记者“四力”的现代内涵也可在他丰富的精神遗产和精湛的职业技能中觅见历史踪影,非常值得今天的新闻工作者继承、光大。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做记者当如范长江”对当代新闻工作者来说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颜春龙、陈锐,分别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