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用科技探源解密,让文物“开口说话”

    讲述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学博士生 王栋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7日 07版)

        【一线讲述】 

        梦想的种子要破土、萌发,必须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我选择科技考古专业并且立志终生为此研究,就是深受家庭影响。我的母亲在博物馆从事社会教育工作,小时候,我总会跟在她身后,听她给观众讲述与文物相关的故事,这让我对一个璀璨而未知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那时,我参加了陶艺课程班,一有空闲就到各个博物馆打卡学习。

        八年前高考,我的第一志愿选择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与技术专业。大二时,我发现自己对古代陶瓷格外有兴趣,于是找到学院温睿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以唐宋时期耀州窑黑釉系列瓷器呈色机制为研究内容,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温睿老师在硕士期间师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昌燧先生,2011年从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后,被西北大学作为高水平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在陶瓷研究领域颇有经验。最初跟温老师做研究时,我的内心非常忐忑。温老师耐心教我操作各种精密仪器、处理原始数据,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许多疑问,并鼓励我敢于质疑,有时候针对一个问题我们能讨论至夜晚。我慢慢学会了如何独立开展研究,逐渐领略到学术的魅力。

        本科毕业后,我跟随温老师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学习中,我不断体会着科技考古这一学科的乐趣:科技考古将技术手段应用到考古发掘、实验室分析、展示教育等各方面,用科技探源解密,让文物“开口说话”,努力还原古代生活风貌。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它要求我们不仅具备足够的理化知识,还得有较深的历史、考古功底。

        学习充满乐趣,但也时刻面临挑战。2018年年底,我精心撰写论文,向外文期刊《国际陶瓷》投稿。一周后审稿人给了反馈意见:单一数据不具有说明性,需要补充拉曼实验进行辅助验证。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温老师建议我在校内校外各做一次实验。等全部实验结束,已经进入寒假,校园里空空荡荡。大年三十当天,正准备回家过年的我又接到了期刊反馈的修改意见。在温老师的鼓励下,我放弃了春节休假,每天精心打磨论文,遇到难题,就和温老师通过视频会议展开讨论。终于,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了编辑部的录用通知,这是我第一篇SCI论文。那一刻,我欣喜不已,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考古研究过程艰辛,必须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但与久远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打交道,总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幸福。今后,我愿和更多有志青年一起,努力打好专业基础,不断完善知识储备,通过考古事业传承中华文明、讲述中国故事。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陈之殷、胡晓军、晋浩天、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