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小滦河建起湿地公园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7日 05版)

        【长镜头】  

        55岁的徐素华一早准时赶到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换好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农家院生意不太景气,徐素华在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寻得一份保洁员的工作。

        作为湿地公园周边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村村民,谈起这块湿地的变化,徐素华感受颇深:“头几年,这里全是荒草,没有那么多水,一刮风全是土。”这里曾经是村民耕种放牧的地方,村里200多户村民,除了破旧的民房,到处是耕地和荒芜的草场,村民为了喂养牲畜随时打草放牧,对草场破坏很严重,牛羊粪便污染更是对小滦河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65岁的村民王金岭说起生活的变化如数家珍。王金岭以前靠种地为生,全家一年收入不足万元。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他成为一名保洁员,每年工作4个月便可收入近万元,草场流转还为他提供了固定收入。湿地公园建成后带动了旅游业,王金岭家也办起了民宿。

        小滦河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为了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造福当地居民,承德与天津共同谋划了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将扶贫与水源涵养、生态管护、人居改善结合起来,在总投资中使用天津市武清区对口帮扶资金1083万元。

        武清区挂职围场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刘继群回忆起项目初建时的情况说:“一开始老乡们不理解,感觉断了自己的收入。后来通过反复做工作,告诉他们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得到至少30年的流转土地租金,而且还为贫困户和当地老百姓在景区或游客服务区设置扶贫售货专柜、项目用工等增收渠道。”他指着远处的湿地公园腹地说:“为了更好地做群众的土地流转工作,我们首先在湿地公园项目的核心区,做了一个样板项目,运营成熟后对项目后期稳步推进起了很大作用。”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在成功说服40多户村民解决土地问题后,项目建设工作如期完成。

        同样受益于天津市帮扶资金的还有御道口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11月建成运行,目前可日处理污水2000立方米。“处理过的水可达四类标准,可以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5公里外的天然牧场用于灌溉,也可以用作市政工程用水和园林绿化。”运行总工蔡文博介绍。

        为帮助污水处理厂尽快投产达效,武清区挂职围场县政府办副主任的龚建兴和挂职围场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副主任的韩玉鹏没少来实地查看项目进展。污水处理厂建好后,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经营民宿、售卖土特产、工艺品,能直接拉动收入提升。

        目前,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既承担了修复“华北水塔”、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防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维护坝上地区生物多样性这一重大的生态责任,又发展了全域旅游,造福一方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中国北方坝上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功典范。

        (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