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全县基层首诊率保持在7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今年,重庆忠县稳稳保持着这样的改革成效。2018年,重庆忠县作为全市医共体“医通、人通、财通”首批改革试点区县之一,启动了“纵联横合”医共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新格局的形成。2019年,全县“纵联横合”医共体建设纳入了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忠县通过连续几年的医疗改革,疏堵点、解痛点,有效化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城乡专科联建:缓解基层医院专业紧缺
位于拔山镇的拔山中心卫生院虽然是忠县建成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乡镇医院,但是多年来不仅没有儿科科室,也没有一个儿科医生。2019年2月,拔山中心卫生院建立起儿科科室,5月,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与拔山中心卫生院共建儿科,缓解了该片区儿科专业紧缺的难题。今年27岁的张亚丽,2015年大学毕业后成了拔山中心卫生院的内科医生,经过到三峡中心医院儿科近两年的进修,如今她成为卫生院的一名儿科医生。张亚丽告诉记者,以前卫生院儿科没有建立起来,乡镇的孩子生病了只能到距离50公里以外的县人民医院去看病,路程远,要坐两个多小时的班车。
“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面对突发病例、少见病例和疑难病例,医生的治疗能力不够,就容易发生误诊。”拔山中心卫生院院长陈世健说,为改变这一现状,医院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的方式,进行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目前,卫生院已选派了3名医生到三峡中心医院进修儿科,忠县人民医院每周都派出3名儿科专家轮流到卫生院进行坐诊指导。
“我们经过综合分析各片区在儿科、妇科、产科等紧缺、薄弱专业的需求,明确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落实专科联建,定期派出医疗团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坐诊、知识讲座、病例讨论、处方点评、手术示教等业务指导,发挥好了专科联建和下派上学的作用。”忠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大勇说,这样不仅能提升片区医生的技术水平,也带动了片区卫生院的全面发展。
家庭医生团队:百姓看病更方便有效
“朱老,要记住啊,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加上平和心态,对你的病情有帮助哟。”傍晚时分,任家镇中河村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雷华琼带领成员还在开展入户服务,走在村道上,碰到了76岁的村民朱国兴,医生仍然不忘再提醒他。
“像刚碰到的朱国兴,患有多年糖尿病,我们会随时监测他的身体状况并记录在他的健康档案里。”雷华琼告诉记者,遇到行动不便的居民,大家会上门服务,大到病情诊断、小到知识宣讲,只要居民有需要,家庭医生团队随叫随到。
2016年,任家镇卫生院整合全院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职人员等,组建了中河村家庭医生团队,充分利用乡村医生在本村的人缘优势,上门开展签约服务。中河村家庭医生团队凭借热心负责的态度,成为当地的“明星团队”,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表彰,荣获“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殊荣。
“医生就是自己的代言人。”中河村家庭医生团队乡村医生谭廷平说,“我们有空就会出去跟村民聊聊家常,医生勤快,对待病人热心,靠聊天跟村民熟悉了,自然能获得群众信任,在聊天中开展健康宣讲也就水到渠成了。”
远程精准诊治:足不出乡能享县级医疗
10月20日上午,记者在忠县人民医院的忠县远程影像中心看到,放射科医生叶茜正在书写一份胸部DR报告单。叶茜告诉记者,9点半左右,官坝中心卫生院丰收分院为这位75岁患者拍下胸部DR后,就实时传输到了远程影像中心,她通过片子出具了诊断报告。患者随后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就可以打印出报告,并交给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当天上午,忠县远程影像中心就接到了需要诊断的34份远程影像。
2018年以来,忠县人民医院、忠县中医院分别与25家、17家乡镇卫生院及472个村卫生室纵向组建两个“医共体”,建成远程会诊、心电、影像、检验、病理“五个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
“乡镇病人随时都能找到县级专家医生看病,方便了乡镇病人的就医需求。”黄大勇说,如果乡镇卫生院觉得治疗困难的话,还可以申请会诊,由县医院专家进行远程的指导治疗。
截至今年9月,“五大中心”累计服务基层患者13万余人次,村民足不出镇即可享受县级医院医疗服务,切实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题。忠县卫生健康委副书记莫官寰表示:“我们推动改革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