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铭记峥嵘岁月 传承伟大精神

    ——各界人士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刘小兵 安胜蓝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 01版)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正在展出,70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这里都已定格为历史画面;70年前喷吐着火舌的枪支火炮,现在成为展厅里的一件件珍贵藏品。步入展厅,那硝烟弥漫的岁月仿佛扑面而来。

        彭德怀元帅在抗美援朝时期使用过的望远镜,志愿军二级英雄郑起的军号,俘虏63名敌军的刘光子曾使用的冲锋枪……充满回忆的老物件、触人心弦的历史相片,引得前来观展的人们不时驻足凝视。在第五次战役的展板前,曾担任志愿军19兵团译电员的吕若平看着老照片回忆往昔,他告诉记者,这次展览让他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头顶敌机狂轰滥炸,轰鸣声响彻天际,那时他随身带着密码本,扛了一把枪,里面有十发子弹,“九发给敌人,一发给自己,就算我死,也不能把密码本交出去!”吕若平的话语依旧铿锵有力。

        在展现国内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热潮的历史照片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危平停留了许久。“我就是为抗美援朝参军的!”当年20岁的危平主动报名要上前线,在志愿军第一坦克师修理发报机。她激动地说:“我就是想把一腔热血贡献出来,战友们也都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这种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革命精神,希望一代代年轻人能够接力传承下去。”

        “蓝色的箭头是敌军的进军路线,红色的箭头是我军前进的路线。”96岁的原志愿军26军军医李綒指着第二次战役示意图,向记者讲述当年的情景。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李綒和战友们一路枪林弹雨,直至1953年胜利归国。“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依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人民的倾力支援,我们士气高涨、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这次展览,我深刻感受到在志愿军面前,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海军参谋部参谋张玥昉对展出的两场战斗印象深刻,“在砥平里和龙源里战斗中,志愿军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给予了敌人重大打击。如今,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但与志愿军当年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相比,都不算什么。我们一定会秉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坚决完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当年真的是太不容易了。”91岁的薛润吾是当年志愿军后勤部队的一员,承担着保障前线的重要责任,她说来看展览,就想找找当年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地方。老人动情地说:“看着老照片仿佛回到了过去,实在是想他们啊。”

        1951年4月,魏巍撰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后,“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的光荣称号。此次展览专门设置了“最可爱的人”专题,在红色玻璃幕墙上镌刻了抗美援朝英烈模范的姓名。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战士努力辨认着那一排排英模的名字,“找到了!二级模范李小羊!”这位曾参加过小青山、上甘岭战役等的老战士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李小羊曾是他的部下,在战役中英勇牺牲,但这些年他一直记挂着他,“参观这个展览,让我感到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也没有忘记那些像他一样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奉献的英模们。”

        “这一仗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凭借的就是我们的毅力、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曾是坦克兵的刘健老人感慨地说:“年轻人应该向当年的英雄学习,以英雄为榜样,团结起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看完展览,中部战区政治工作部某局副局长刘敏学感触颇深,“作为新时代军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备战打仗上,强化战斗精神,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章文 刘小兵 安胜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