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我国二〇六〇年实现碳中和减排将远超发达国家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8日 04版)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邓晖)清华大学一份题为《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以下简称《报告》)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实现碳中和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和愿景。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减排将远超发达国家2050年碳中和。因为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2015年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巴黎协定》就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1.5℃以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达成共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世界各国都必须加大控制和减排温室气体的力度,到 2050年全球要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甚至要实现净零排放。

        针对中国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规划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措施,如何根据《巴黎协定》的原则履行符合我国国情和能力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如何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等课题,从2019年年初起,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内18家研究机构开展了“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及转型路径”项目研究,开展了18个子课题的特定领域项目研究,研究论证我国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能性,并评价相应技术路径、成本、障碍以及对经济社会影响。上述报告是该项目的核心成果。

        “与2005年相比,2019年的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同期,GDP增长超4倍,实现95%的贫困人口脱贫,第三产业占比从41.3%增长到53.9%,煤炭消费比重从72.4%下降到55.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从7.4%提高到15.3%,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2.9岁提高到77.3岁。”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培育带动新的产业和市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发挥协同增效的综合效益。

        报告提出,为达减排目标,我国应努力争取在2025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50年基本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全部温室气体减排约90%。2050年后还要进一步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增加碳汇和采用负排放措施,尽快实现全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达到碳中和目标。

        但解振华也坦言,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仍超过50%,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30%,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3倍,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报告指出,实现长期深度脱碳或碳中和目标,需要有突破性技术支撑。除进一步强化普遍关注的需求侧管理和能效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热利用技术外,特别需要关注当前技术还不太成熟、成本较高,但对深度脱碳可发挥关键作用的战略性技术。

        报告建议,“十四五”规划中应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政策措施,新增电力需求可主要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电力满足,以有效抑制煤电供给和煤炭消费量的反弹。“十四五”期间除个别情况下因电网调峰和区域供热等补短板需求外,要严格控制新建煤电站。

        报告还建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以及长期减排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支撑长期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形成支持低碳转型的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对推进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性措施相结合,保障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