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用技能开启新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本报通讯员 范亚笑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02版)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一大早,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车间,几十台缝纫机“哒哒哒”地运转着。

        同往常一样,宋玉霞早早来到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常花销基本不愁。”从前对服装缝纫一无所知的宋玉霞,如今已是车间小组长。

        “这都得益于政府组织的‘静乐裁缝’职业技能培训,现在一天做十几件衣服没问题,真没想到,我也是有技术的人了!”宋玉霞笑着说。

        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宋玉霞的缝纫技术越来越熟练。车间按件计酬,多劳多得,还设立了“超产奖”“全勤奖”,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宋玉霞干劲十足。

        “静乐裁缝”成了劳务市场上的“香饽饽”。2017年以来,静乐县把裁缝产业作为解决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就业的一项重要抓手,组建成立裁缝行业协会,创办裁缝培训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静乐裁缝”劳务品牌,培训贫困户5256人次,通过劳务市场招聘、帮扶单位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输出等方式,转移就业贫困人口15718名。

        在山西,宋玉霞的经历只是“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像“静乐裁缝”这样的劳务输出品牌还有很多。“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临汾技工”……60多个特色劳务品牌越来越闪亮,城乡劳动者及各种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

        近年来,山西创造性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连续3年将“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百万劳动者”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每年拿出资金10亿元用于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万人次,涉及150个职业(工种),培训人数居全国各省(区、市)前3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培训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对我的帮助太大了!”54岁的“天镇保姆”曹果花,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家政培训学习新技能后,只身前往北京做保姆。曹果花说,自己在北京当保姆一个月的纯收入,能顶得上以前全家多半年的收入。曹果花不仅挣到了钱,还收获了自信,她坚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更好的日子。

        8月13日,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大同落下帷幕,山西选手韩晓冬摘得钢筋工项目金牌。赛后第二天,他回到工地上开始紧张地工作,“政府给了技能就业、增收、脱贫的机会,咱得干实干细。”从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到在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作为天镇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韩晓冬曾经想也不敢想。

        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各层级、各行业、各类型职业技能竞赛、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层出不穷,持续掀起以活动带培训、以竞赛促实践、以竞赛促创新的热潮。

        在普惠制培训的基础上,山西更加注重技能培训的提质增效,精准对接就业和实际需求的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制培训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培训工种门类也越来越精细,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梯次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率、取证率、增收率。

        让更多的人端稳就业的饭碗,如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建设已经在山西蔚然成风。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山西技能人才总数达到380.9万人,一支庞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正在崛起,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证和创新动力源泉。

        (本报记者 杨珏 本报通讯员 范亚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