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坚定落实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承诺,既践行了脱贫扶贫路上的情怀担当,又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明显制度优势;既贡献了全球贫困治理中的中国智慧,又谱写了世界减贫大业中灿烂的中国篇章。
自2016年确定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协作关系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全面助力湘西州脱贫攻坚为主线,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等主要任务,开展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两地间扶贫协作工作呈现各级领导亲力亲为、协作力度逐年加大、形式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的新局面。目前,湘西州7个国家级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济南市、湘西州凝心聚力,携手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稳健、步履坚实。
1.协作机制夯实扶贫基础
完善的扶贫协作机制是扶贫工作精准化、高效化的根本保障。一是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自两地结对牵手以来,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坚持带队到湘西州开展互访对接,目前市级领导同志赴湘西州调研累计44人次,及时了解掌握两地扶贫协作的实际进展与现实情况。7个携手奔小康结对区连续三年实现主要领导互访对接,协作深度广度不断加深,工作落实力度不断提高。几年来,参与协作工作的市直部门由12个扩展到25个,参与协作工作的区由7个扩展到11个。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制定扶贫意见、研究扶贫规划、确定扶贫任务等方面站在高处、谋在深处、干在实处,最大限度体现了“中央要求、湘西所需、济南所能”。二是搭建常态化调度协作机制。为高质量完成扶贫协作任务目标,补齐考核指标短板,济南市每年至少召开1次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议,频繁召集工作部署会、工作培训会、数据对接会等,常态化调度机制更加完善,谋划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召开市州高层联席会10次,及时精准掌握工作进度与状况,实现扶贫协作畅通高效。三是构建立体化的目标责任落实制度。制定《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任务指标分工方案》,通过细化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行业协作、区县推进、社会参与的立体架构,为推进扶贫协作提供坚强保障。
2.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推动产业扶贫,增强内生发展“造血”功能,实现湘西州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两地扶贫协作的长远之计。为此,济南市把产业合作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龙头来抓,与湘西州会商出台了财税、金融、土地、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山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到湘西州参与扶贫协作,进一步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的“造血”功能。
一是引导企业扎根湘西。先后促成28家济南企业赴湘西投资建厂,共建园区8个,累计投资3亿余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万余人。为加快企业落地,济南、湘西携手建立了一家企业一名对接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次性办结手续的“三个一”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乘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一批市场潜力大、扶贫效果明显、社会作用突出的山东企业陆续在湘西投资兴业。在古丈县红石林工业园区,山东得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00多万元成立的湘西得象能源服务有限公司2019年年底已投产。这不仅解决了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更有望解决南方省份长期以来缺乏经济安全的取暖工具这一难题。
二是立足当地特色,培优传统产业。针对湘西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建设了凤凰县周生堂、湘西七绣坊等“扶贫车间”,让湘西的传统产业获得新生。比如,苗绣是苗族传统的刺绣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垣县安排援助资金建立苗绣扶贫车间,共有签约绣工486名。这些留守妇女或在车间,或是坐在家里刺绣,每月就能增收2000多元。
三是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济南市立足湘西州生态美、环境好的特点,积极发展绿色有机的品质农业,助力打造湘西城市名片。济南市市中区在湘西州龙山县苗儿滩镇“腾笼换鸟”,建设了占地160亩、有200个大棚的羊肚菌产业基地,实现每亩纯收入近6000元,带动了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此过程中,龙山县安排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163万元,作为代持股金入股,前三年“扶贫股”每年按股金8%分红给贫困户,三年后同股同权,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
四是积极动员大平台、大企业助力。在动员市属企业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瞄准山东省属大企业,将水发集团、众阳科技等山东省内领军企业引进湘西州。充分利用市区两级平台型企业作用,2020年动员历城控股投入保靖县产业合作资金近3000万元,广泛参与当地项目建设。
3.人才扶贫巩固脱贫成果
挂职扶贫引来人才“活水”。济南派遣了一批工作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赴湘西州挂职。选派的挂职干部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细做实扶贫协作基础工作,先后选派794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湘西州深入基层开展技能帮扶。
强化人才培训学习。大力支持湘西选派139名挂职干部、576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济南市交流学习,组织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两新党组织书记等赴济南市进修。开办农技、教育、旅游、金融、城建等培训班,培训党政干部90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次,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8期,培训1100余人次,313人创业成功。
人才交流对湘西州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通过手把手、心连心的传授,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脱贫工作队,得到贫困群众的广泛赞誉,涌现出“用情支教”庞金岭、“好大夫”邢建廷等大批典型。
4.劳务协作推动稳岗就业
济南市劳务培训资源富集,有不少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或机构。几年来,两地以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抓手,紧盯“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带动一片”目标,创新培训合作模式,深化就业培训合作。
一是借智借力,搭建就业技能培训平台。按照两地合作协议,济南市协调阳光大姐、天工家政等为湘西州加强师资力量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湘西州开展专题短期培训班10期,提供专业师资30多人次。
二是精准施教,提高就业技能培训质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定员、定点、定向、定岗”免费技能培训,实现入学即就业、毕业就上岗的目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是完善机制、健全多渠道就业保障。坚持鼓励就近就业和推动劳务输出并重,不断从制度体系上加强就业扶贫,实施一系列稳岗就业政策,有效保障湘西贫困人口多渠道转移就业、稳岗就业。建立“两个清单”“四个底数”,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技能需求、就业愿望,灵活多样地开展就业培训,确保贫困人口“愿意来、能留下”。为在济南市培训的湘西贫困家庭提供“七免两补”优惠政策。印发《关于落实济南市就业扶贫相关政策实施操作办法》,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
5.消费扶贫助力人口增收
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消费扶贫领域工作,动员部门、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搭建产销合作平台,打通经营流通渠道,掀起“湘货入鲁”新高潮,建立了消费扶贫大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采购导向作用。出台《济南市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将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纳入全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动员党政机关食堂优先购买湘西州特色农副产品及国家《消费扶贫产品目录》认定的扶贫产品。
二是打造湘西特色产品直供平台。围绕猕猴桃、茶叶等重点特色产业,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资源,建设泸溪椪柑、永顺猕猴桃、保靖黄金茶等湘西特色产品直供基地14个,引导山东落地企业与当地合作社签订特色产品销售意向合同。构建“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直供销售模式,将济南巨大的消费市场与湘西丰富的特色产品“无缝对接”,实现产销两旺,当地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
三是打造济南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两地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围绕线上造“声势”、线下抓“体验”,打造宣传、体验、销售一体化平台,实现湘西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效果倍增。在济南免费为湘西结对县及企业提供经营场所25处,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建立湘西优质果品直销窗口,吸引湘西州17家企业、合作社参与打造“湘西特色产品(济南)线下体验馆”。开放“商会扶贫湘西特产馆”网店,建立线上体验馆,以湘西地域特色、绿色健康为主基调,全面展示腊味、富硒果蔬等100多种湘西特色产品,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宣传效益。
四是搭建“济南万人游湘西”载体。通过财政直接补贴模式,开通两地间直飞航线。立足于湘西州打造的“神秘苗乡”“土家探源”两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建设了4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9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出台优惠政策,刺激市场消费,济南市民到湘西州旅游凭本人身份证可享受27个景区门票全免、12个景区门票半价、1个景区本地人票价的优惠,以消费扶贫助力湘西州人口增收。
(作者:张讯、魏建国,分别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科研部副教授、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