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燕京理工学院: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 探索民办高校转型发展道路

    作者:吴汶燕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0日 08版)

        经管实训“小组式教学改革”模式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民办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国家对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特色鲜明的转型发展道路。

    明确立足地方办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

        2015年10月,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主动服务地方需求、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同年,燕京理工学院被批准为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学校之一。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学校对转型发展达成共识:转型不仅是国家对地方本科高校提出的时代要求,更是地方本科高校还原自我本质,巩固存在价值,赢得社会认可的内在需要。转型发展不是学校降格,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办学理念的重新调整,即从以“学科为本”的传统知识生产模式向以“知识应用”为主旨的现代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从“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转变;从向往“学术型”向践行“应用型”转变;从“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的二元职能向“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元职能转变,并依此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深层次、系统性、结构化再造。据此,学校明确了“立足河北,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建设特色鲜明,能够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科技、文化支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

    改革“多元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型,即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强调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据此,学校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上以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为出发点,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体系为核心,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采用逆向设计方法,以专业基本知识、技能为核心,设计专业核心能力课和专业通用能力课及相应实践训练环节。以服务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原则,强调“从出口找培养方向”,结合专业特色设置专业平台课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思政和军体教育为基础,以科学和人文教育为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从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通用技能等全面发展要求出发,设计通识课和综合素质课程。

    构建多层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应用型实践教学应突出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搭建专业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考核、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平台,构建由基础性、专业性、创新创业、企业实战训练类课程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开展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探索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其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60%以上。三是加大开放实验数量,通过开放实验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四是建立集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师教学与科研、科技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跨专业多功能的综合性基地,为产学研合作育人提供有利条件。

    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校企合作围绕提升合作理念、扩展合作空间、加强合作深度、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综合展开,通过校企共同调研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开展课程改革、合作编写教材、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学校在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条主线、二个机制、三个实践层次”的工学结合模式;“学校进一步,企业跨一步,学生领先一步”的订单班模式;“教学内容重知识应用性,教学方式以项目式为主,教学效果重成果品牌导向”的工作室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联盟为形式”的教育联合体模式;“专业技能教学要求与行业职业技能要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对接模式;“集—分—合—总”进阶式的学科竞赛互动模式;“工作室+创业班”形式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增强,毕业生就业率、自主创业率和整体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创建“一体两翼”双创教育模式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以“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载体,通过“以赛带创”和“以园促创”,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项目运行三个层面打造“一体两翼”双创模式。“一体”即以课程—实践—评价“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载体,普及创业课程,搭建实践平台,完善评价体系,第一第二课堂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两翼”即“以赛带创”和“以园促创”。“以赛带创”强调专业指导和政策激励,以竞赛带动原始创新能力的萌发。“以园促创”着重条件、制度和资金支持,以孵化园为中心,构筑起“一中心·五功能区”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具体包括以众创空间为依托,构筑众创空间功能区;以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构筑互联网创业功能区;依托创客小镇,构筑匠心创业功能区;以实训中心为载体,构筑研发、生产型功能区;拓展孵化区域,构筑校外创业功能区。这些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了双创项目的实施,学生近几年来在各项创新创业赛事中成果颇丰,每年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人次。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精品课堂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也是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学校在转型发展之初就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大学的战略目标,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营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环境,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150余所大学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交流与合作。近5年,已有数千名学生前往加拿大、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游学活动,并有数百名学生实现了海外深造的愿望。2020届毕业生小杨同学作为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项目校园大使,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受邀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2019年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并被世界顶尖名校伦敦大学学院录取为教育与国际发展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办学不仅使学校在积极寻求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过程中系统地学习到了成熟的应用型高校办学经验,更让学生享受到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哺育,加快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步伐。

        (作者:吴汶燕)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