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彭永臻:

    无论何时出发 都要跑出自己的成绩

    作者:本报记者 李苑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1日 04版)

        彭永臻(左二)与学生在实验室。资料图片

        【时光里的回眸】  

        我出生于1949年,很荣幸与共和国同龄。每年的国庆节对我而言都意义非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和70周年大庆,我的记忆尤为深刻。这两次我都是坐着彩车,参与游行。当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回想起祖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

        又逢国庆、中秋双节巧遇,让我不禁想起1985年的情景。当时我在日本京都大学留学,中秋节和国庆节也很近,但我没有回国。那时的中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科技报国是每个海外学子心中的理想,大家都夜以继日地刻苦拼搏,希望早日报效祖国。我印象很深刻,中秋节那晚,独处异乡,倍感凄凉,但想起自己的责任,又觉得充满着力量。

        这种力量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让我须臾不敢懈怠。正因如此,我几乎没有真正的“假期”,除了出差在外,绝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去实验室或办公室。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们没能在学校学习、科研和参加实践,但我一直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并多次与他们讨论,因此我们的科研工作始终没有停滞。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我科研工作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目前为止,全世界城市污水脱氮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由我们首次发现并提出的“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是污水生物脱氮领域的一项重要原理与技术创新。围绕这一成果,我们不仅在国际上率先发表了前10篇SCI论文,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应用。目前,以我为第一发明人,与学生共同申请并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已有200多项,这些科研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创新,更应该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发挥出重要价值和作用。

        经过71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成绩,科学工作者永远需要去发现问题。科技竞争,时不我待。不能让“起步晚”成为借口和理由,我们必须从自身的机制、管理和落实中寻找差距和不足。无论何时起步,都要跑出属于自己的成绩,给祖国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本报记者李苑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