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以哲学思维引导中国科技开拓创新

    作者:冯鹏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02版)

        【光明论坛】  

        近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哲学研究所,引发了科技界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展现了中国科学界创新开拓的时代姿态,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中国追求更加自主自信地掌握自身科技命脉和发展命运的深度思考。

        今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早在140多年前,恩格斯就深刻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上科学的各个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今天,在基础科学研究酝酿着重大科学革命的“奇点”时刻,在“卡脖子”技术正构成中国道路之特殊困境的焦点时期,重温恩格斯的名言,有特殊现实意义,更有深层民族意涵。它深刻地提示着我们: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思维特别是高水平的哲学智慧,不仅从认识上决定着我们把握科学技术之本质规定的反思能力,而且从实践上决定着我们引导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方略水平,并在更深远的价值追求上决定着21世纪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就此来看,把哲学思维与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自觉而系统地关联起来,坚持以哲学思维引导中国科学的开拓创新,既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战略焦点,也是中国道路成功崛起需要坚持的重大问题意识。

        首先,注重在完善科学观的高度上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经过漫长艰难的发展过程后,科学已经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并不断自我分化,成长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和最重要事业。然而,正如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的那样:“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表明,哪怕是在科学独立和分化的历史进程表现得最明显的近现代科学时期,身处科学研究最前沿的顶尖科学家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始终保持着对科学与人类其他精神事业包括哲学等具有内在关联的坚定信念。这同时也表明,能否超越近代以来在人类自然观和科学观上层积起来的对于科学本质的某种简单化、工具化理解,在更高的哲学思维层面上回归对科学之本质规定的辩证把握,应当成为中国科学实现创新开拓的新的出发点和制高点。

        其次,注重在体现总体性思维的高度上厘定科技创新的国家方略。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背景下,以哲学思维来观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当然要在国家战略层面来系统地思考和厘定总体方略。自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大命题,到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大理念,中国的科技创新实践在不断深化的科技观和创新观引导下,已经成长为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和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此也激发了全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乃至科技焦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哲学思维所具有的总体性、前瞻性、引领性功能,在国家方略层面上为我国科技发展实现自主创新与激荡世界的统一提供坚定引领和总体支撑。

        最后,努力在深化文明思维的高度上开掘人类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核战争威胁、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具有重大伦理挑战性事件,无不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密切相关。这既深刻地唤起人们对科技发展二重性的世纪忧虑,也强有力地激发着人们变革传统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的现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文明的辩证法是哲学的生命线,也是推动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而在文明的视野中,当代科技发展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各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科技创新战略、每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当代最显要的现实课题,也是最深层的哲学命题。而这,实际上就呼唤着中国科学界连接哲学与科学、沟通科技与人文的新开拓新实践,需要站上文明思维的制高点,努力为人类发展奠定并展现更合理、更深邃、更可持续的科技进步图景。

        (作者:冯鹏志,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主任、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