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赴滇西腾冲等地采访之前,我自以为“做足了案头功课”:驼峰航线、高黎贡山、直过民族……基于这些“资料研读”,在飞机穿云破雾降落在腾冲驼峰机场之时,我的脑海中一直勾画着如下的图景:交通不便,经济贫困,市场观念弱,产业不发达,脱贫都很难,更遑论致富。
然而,接下来的行程让我深深体味到了什么叫“习惯性偏见”。从驼峰机场一出来,便可见满眼的绿色。在腾冲、龙陵、瑞丽、陇川几个市县的实地采访中,我们所到的民族村寨,同样是干净整洁、屋舍俨然,村民们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腾冲市五合乡帕连村,是一个傣族村寨,这个村里的民族文化氛围很浓烈,印象最深的是偶遇一位七十多岁老奶奶,正在手机微信群里和亲友们“对唱”。尽管我们多数听不懂她们唱的是啥,但灿烂的笑容无疑就是边寨人满满“获得感”最好的注解。
这里的交通和内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虽说是山高林密,沟深路远,但如今这里高速公路纵横穿越,国道、省道、县道及村道四通八达。
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基层干部都有着千方百计发展经济的良好精神风貌。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党总支书记讲述他们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如数家珍。在陇川县户撒乡傈僳族村寨,干部们谈到吸引八方游客发展休闲农业时兴高采烈。在德宏瑞丽,数百位直播带货的主播同场售卖,一件件精美的玉石翡翠商品通过直播平台,流水般销往全国各地。
回京途中,葫芦丝名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久久在心头萦绕:“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这首歌不仅唱出了彩云之南的秀美景色,也唱出了滇西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和共同期待。
(本报记者 孙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