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星期五

    两位年轻人的互联网创业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12版)

        【奋斗实干在一线】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潮流,由此引发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大军。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触网”不仅为农业等传统产业带来新理念,也为年轻人开辟出干事创业的新空间。

        “流量小生”的乡村致富经

        土鸡蛋、客家米酒、腐竹……近日,一场助农扶贫直播活动在江西定南县岭北镇圩镇举行。“一个圩镇过往的人流量不过数百人,但直播平台一上线,很快就吸引了4000多买家,‘土产品’瞬间成了‘走俏货’。”直播平台负责人李良华说。

        “85后”李良华是定南县鸡卿寨生态蛋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季实庄园”品牌创始人。从一个创业“愣头青”到如今的电商创业领头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用11年时间成为当地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的“流量小生”。

        关于“触网”,李良华坦言是被逼出来的。“要让消费者相信你的土鸡、土蛋,卖出好价,就必须让他们‘眼见为实’。”李良华创立联合共享品牌“季实庄园”,升级优化标准VI系统、官网分销系统和云直播溯源系统,采用O2O模式全程监控、直播土鸡生长过程,打造可视化农业销售模式,让消费者身临其境感受农业生产的火热。

        如何持续吸引消费者?有了“触网”经验的李良华开始瞄准“流量”市场。从开设淘宝、京东店铺,到开发“季实庄园”农产品销售小程序,再到现在抖音、快手、腾讯等平台直播,曾经网店静态的销售,已发展为直播动态销售模式,如今他的网上直播平台已拥有30万流量。

        2017年,借“网”致富的李良华被聘为岭北镇政府扶贫顾问,他的生态蛋鸡专业合作社已有员工100多人,带动100多户土鸡养殖农户增收。他还积极指导农户和贫困户进行网上销售,并帮助贫困户直播带货,助力消费扶贫。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性、融合性,整合产销链资源,‘合作社+品牌+农户’模式将使农户抱团发展。”李良华说,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深耕“互联网+”经营模式,积极引进零下196℃的液氮速冻保鲜技术,开发生鲜鸡肉产品,破解电商销售过程中的物流难题,让更多农民“触网”增收致富。

        “汉服达人”的文化复兴梦

        “有结婚20周年的夫妇来拍结婚纪念照,有年龄加一起超过80岁的闺蜜来拍写真,还有毕业前的大学生专门来庆祝。”在十步汉飏汉服体验馆里,“90后”汉服造型师韩爽每天都要给来体验汉服的人设计造型。

        从事汉服造型师之前,韩爽曾是一名西班牙语翻译和国家认证金融理财师,还是微博等平台的旅行博主。“在旅游中,我看到许多游客都把和服体验当作去日本旅行的固定打卡项目。在韩国,穿传统服装游览一些景点甚至可以免门票。”热爱汉服和传统文化的韩爽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并创立了十步汉飏汉服体验馆。

        作为一名新生代创业者,韩爽希望通过互联网传播,让汉服与世界产生更多联系,让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播汉服文化的潮流中来。

        创业的艰辛超出韩爽的想象。从创业想法萌芽、制定方案、寻找合伙人、选址、拿着方案找了不下100个投资人谈融资,到店面成功试营业,韩爽都一手操办。

        “不少人以为汉服仅仅指汉代服饰,实际上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时期至明末共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更好地复兴汉服文化,韩爽紧跟当下热点潮流,仿照流行影视作品《长安十二时辰》《花木兰》等进行造型,用现代的时尚感,演绎不一样的传统文化。

        如今,十步汉飏品牌已小有名气,在线上了解产品、预约体验的消费者稳步增长,全国首家汉服室内实景体验自拍馆也应运而生。其背后,汉服体验和消费日益成为潮流。美团点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汉服体验消费者以“95后”居多,占比超过3成,新生消费力量“00后”占比达13%。汉服体验消费者中也不乏“60后”们的身影。

        “活在过去的是文物,走上街头的才潮酷。”韩爽说,自己做汉服体验店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回到过去,而是让汉服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在传播汉服文化的路上,韩爽乐在其中,并决定在汉服造型师的新职业之路上继续探索。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