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近日,幼儿正式足球比赛被全面叫停。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一同被叫停的还有足球考级、形式化表演,以及成人化、专业化、小学化足球训练,头球和所有负重练习,幼儿足球运动时长被要求严格控制,明令禁止幼儿只练足球。
相关部门这次对3至6岁儿童足球活动“吹哨”“亮牌”,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户外运动项目,球类游戏和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不短的历史。但近年来,各地幼儿园“热炒”足球活动,竞技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一些地方初衷良好,但在开展过程中,囿于经验等因素,跟风追求所谓教练、场地、规则正规化,也一点点变味了。这种竞技性体育运动从中小学校园向下渗透的趋势,值得我们警惕。
这次对幼儿正式足球比赛“吹哨”,是对幼儿体育运动发展中急功近利心态的抵制,是对幼儿阶段体育活动独特性与规律的重申。同时,也是对常识的再一次强调:幼儿足球应止步于兴趣活动,而不应越界成为竞技运动。
幼儿园阶段包括球类活动在内的各项体育活动有其鲜明特征与独特价值。近年来,各地幼儿园体育活动顺应体育教育基本规律,发扬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取得明显成效,在幼儿全面发展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良好的体育活动,应目标分解科学、清晰,充分考虑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在游戏情境中设置的任务,环环相扣,富有挑战性,幼儿跳一跳又能够得着,即时的成败体验又能提供积极运动反馈。这一切,可以确保幼儿清楚地对情境做出判断,全神贯注地投入体育活动过程中,在没有任何外部奖赏的情况下,忘我地享受活动本身,获得游戏的愉悦感。
在充满竞争与对抗氛围的分组活动中,幼儿之间彼此加油鼓劲,强力带动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幼儿,勇敢迎接挑战,跨越障碍,让同伴刮目相看,同时提振自我认同,推动同伴合作。幼儿在体育活动的个体探索和同伴互动中,扬长补短,有力带动其他领域学习,同时潜移默化习得和锤炼最基础的运动能力,将会受用终生。
推动幼儿体育运动发展,一方面,要保障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并时刻绷紧幼儿园安全这根弦,同时要避免走向教师过多代替和保护的另一个极端,导致幼儿活动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幼儿运动和健康的基本规律,本着儿童安全和健康至上原则,把握好幼儿园活动边界,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幼儿园体育活动传统的基础上,真正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体智德美劳五育并举,把体育活动融入幼儿游戏和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包括足球活动在内的一切教育活动,都需要时间默默向下扎根,需要育人者甘于寂寞,稳稳地为幼儿当下和未来打好基础,静待花开。幼儿园足球活动变相走向足球运动,某种程度上与近年来三令五申明确反对的幼儿园“小学化”的本质并无不同。所有汲汲于名利、本末倒置的“一招鲜”,与幼儿教育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做法,都应该“被吹哨”“被举牌”。
(作者:杜继纲,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